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雨夜

                  短詩集(二) 雨夜

塵土被驚醒時
串串掛念落下
激起飛舞的腳步
紛亂踏著無解人生
煞那間
眼神成了一團迷霧
水珠便停住年少記憶
向街道低訴
喚起霓虹夜夢
説是恩典時間
滋潤已化成慈愛的手
頻頻呼喚迷失小徑
在灰暮中

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足夠與綠色消費

                 足夠與綠色消費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因過渡消費而引起大量生產丶化學農藥及肥料過度使用丶土地環境劣化丶食物浪費丶糧食分配不均等問題,所以,綠色消費成為新的呼籲,其目的是能重新建構消費文化,使社會能永續發展。綠色消費雖因環境保護的需要而被提倡,但其更重要的工作是在喚醒良知並引發健康心靈,而健康心靈中所強調的"適切和足夠",就是操作綠色消費的主要理念。適切是關係到綠色消費的質,其強調消費的品項應配合個人的真實需要,而選用適時適地生產的友善環境產品。所以,個人不是依社會的潮流來使用物品,而是依個人生活背景和條件的變化下,來進行合適的消費選擇,其選擇決定是偏向產品的合適內容項目和特性。不過,個人在選擇產品的內容和特性上,仍會受到個人生活品味和興趣之影響,如有些人喜歡吃香蕉,有些人喜歡吃鳯梨。所以,品味和興趣的差別對消費選擇的影響,不是綠色消費所較關注的。比較上,在質的表現方面,因奢侈和追逐時尚潮流,個人任意消費不需要或破壞生態環境的產品,才是較會影響健康心靈的偏差問題。
"足夠"是綠色消費的另一個面向,它是指綠色消費的量,其強調在滿足個人合適生活需要上,個人不使用過量用品而不產生浪費。但人類的慾望是無法限制,所以,個人皆無法決定使用量的合宜上限。而在沒有風險考量的狀況下,人皆具有的貪念會驅使個人儘量去購買取得,甚至於以閒置空間來眝存更多不使用的物品。所以,對於人類而言,因具有原罪,自我利益擴張已成為本性,過度消費無法去除,因此,"足夠"的想法和決定已是一種節制的修養,需要重新學習。但在人類仍以自我中心來生活時,是認為個人的所有皆由自己的努力而獲得,享受消費是理所當然,充分滿足內心慾望是應有的成就福氣。另一方面,人又對未來命運變化而感到不安全的憂慮,這將使個人儘可能想取得或擁有更多資源財物。所以,倚靠人類的自我認識,難以頓悟學習"足夠"的真實意義,而有明確的"足夠"決定。
在基督信仰中,人類的財富和所需物品皆是上帝所賜,祂愛世人,就會賜下"足夠"的產物給每個人。所以,當個人能悔改其罪,歸回上帝為中心的生活,就能清楚認識上帝所賜的"足夠",這樣的"足夠"讓個人不擔心未來的生活所得,日日得以寛心樂懷。從現代社會的觀點上,"足夠"的學習是需要透過反省批判的頓悟過程,但人類不先洗清原罪,還是難以做到"足夠"的決定。只有個人清楚認識財物來自上帝,"足夠"是上帝所賜,個人才能不會浪費,享受豐盛但夠用的生活。所以,個人要有"足夠"的真實認識,才能確實展現綠色消費的作為,而有關顧環境萬物的好管家品性,成為永續社會的顯著見證。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深層知識與完全人生

                深層知識與完全人生

人類有知識,就可以用抽象的符號來認識外界的存在意義,也可傳達觀點給他人,所以,文字語言常被使用來詮釋生命的事實和個人的人生價值。不過,文字語言可表達極大部分的外顯知識,但個人內隱的深層知識則不易展現,所以,真正的知識是超過外界社會中所看到的資料存檔。對於個人的人生發展而言,外顯知識易於取得和掌握,但其內容皆需再被個人學習和吸收,另一方面,此類知識皆是過時的發生事實,其對未來問題解決較不具應用價值。而相對的,個人的內隱深層知識則是動態的融合過程,它一直在形成新的知識結構,使個人能時時有創新的想法和生活態度。深層知識大都是個人在情境困局中所頓悟的學習成果,因此,它是逐漸在去蕪存菁,保留著最具長久應用價值的認知內容,對整個人生的影響最長遠。個人的深層知識不是僵硬的自我意識,而是能將自我融入永恆生活境界,而使個人能以更廣博包容的視野來看待人生和他人世界。所以,深層知識的極致是建構出超經驗的神聖認識和價值信仰,使現實的自我可以無限擴大存在意義的疆域,生命便可有超現實的豐富詮釋。使人生不受限於肉體消失的限制,生活也不受制於物質使用的實際條件,而人生就能有隨時開放創造的盼望。
比較上,隨著年齡的增長,應更能建構出永恆的深層知識,而使個人更能認識真實的存在意義。而由於個人能超越自我限制來思考生活事務,就能更開闊的發現被造物的奧妙美麗,人際關係的溫暖和好,物質使用的合適便利,關愛他人的充實情意,創意活動的喜悅滿足。當有智慧的頓悟時,深層知識更能引導個人解脱老我的執著,開展深遠的神聖任務,承接真誠奉獻的使命,使個人生命的詮釋更擴大連結到永恆的存在,而有著完全新造的形象和作為。所以,深層知識應能讓年老時,更有寛容的心,智慧的眼,活潑的行動,敬虔的信仰。而在超越過去的日子中,可以使個人更覺得人生是充實的,是有盼望的,而完全人生就是個人深層知識所能展現的最具體現象。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心靈故鄉

                短詩集(二)心靈故鄉

在綠中畫滿飛羽
平和飄過遠方
陪伴母親的叮嚀
讓歸鄉是等待時刻
搖動流落心境
催促隱者的沈默
聽哪!
啓航鐘聲已響
信靠划在聖河上
吟唱生命樹之歌
向永恆招手
總在恩典時候
天使也來
有邀約的福份
臨在敬虔的感動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推廣與社會關懷

              推廣與社會關懷

早期英國大學為傳佈人文知識到校園以外的社會民眾,而辦理推廣活動,所以,推廣是大學關懷社會的一種行動,此行動乃出於提升社會民衆知識水準的動機,由此開始,推廣成為社會各機構團體要傳佈新知識給外界民眾的常用名詞。不過,傳佈新知識給社會民眾可有多類動機,而推廣應是指具有社會關懷的知識傳播活動,這樣的解釋,也可能將推廣視為一種社會服務的活動。過去使用推廣名義來執行活動的各類工作中,其所表示的社會關懷仍存有不同層次的內涵,此反應出推廣的真正影響力,是依推廣者的社會關懷理念而有差別。所以,推廣者如何解釋和看待社會關懷,是推廣工作的關鍵要素。在現實社會上,弱勢族群常被認定為需要被關懷的對象,而經濟能力和社會地位是區分弱勢族群的依據。但在推廣者的看法上,知識不足或無效用的社會民眾才是推廣工作的弱勢族群,而多數人在人生過程中一直會是知識的弱勢者,因為,社會上的創新知識一直出現,另一方面,個人的人生不斷處於問題解決過程。當多數人皆是知識的弱勢者時,誰又能成為推廣者呢?早期推廣工作認為,擁有創新知識的人即可成為推廣者,不過,創新知識受時間和個人需要變化的影響,不易認定,此類號稱的推廣者,已不具實質作用。
很顯然的,只有不變的知識,才具有永恆被個人需要的機會,而推廣者應是可傳佈不變知識的先知。不變的知識是由永恆創造者所擁有,而先知的心是能連結到永恆創造者的全能本體,透過恩賜能力的學習,可認識並取得不變知識。所以,真實的推廣者是居於愛心,對全人類傳佈永恒的知識,使每個人能逐漸脫離變化的不安生活,而其社會關懷是超越時間丶空間和族群的限制。因為,在永恆的社會關懷中,推廣工作是無價的奉獻,沒有自我利益的擴張。現實上,這樣的推廣工作是無法被私利操作的社會所認識,也無法被接受而存在。可是,部分想認識和追求永恆的民眾,仍是先知的關懷對象,先知需要將永恆的知識傳佈給這些民眾,使這些追尋者能得到人生的改變,有豐足的生命歷程。所以,推廣者一直會存在於人間,是真實表現社會關懷的知識傳播者,更是傳佈永恆存在的先知。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黑洞

                  短詩集(二)黑洞

不是答案的典故
糾結著時間的謎團
停在天際
不理世間人情冷暖
曾有一刻
手握著創造的光
將暗黑釀成苦難深淵
匆匆離去
遺留未知的嘆息
啊!宇宙的遊客
命運是你遠古的宣示
告訴矇眼的人類
誰又不是誰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付託與農業團契

                 付託與農業團契

人和萬物是分別存在的個體,無尊卑之區分,但人有靈性可認識萬物的存在及可用之處,所以,萬物一直成為被人利用的個體。但為何人有使用萬物的權利呢?是誰宣示或賦給人類這種權利呢?從人類歷史記載上,所有文獻僅只説明萬物可用的事實,從未敍述人與萬物有互為主體的關係。所以,從古至今,人類是以自我為中心而宣示,萬物是他擁有且可任意支配的所有物或財產。這樣的宣示表達,人類可以在自己的喜好偏愛決定下,任意操控改變萬物,而不必負責萬物真實存在和生存的權利及機會。簡言之,人類是以霸權來掌控萬物,以主人的身分來仼意處置萬物。長久以來,萬物在人類無止盡的揮霍下,已陷於失去真實本賦和永續生存的基調,其忍耐已到極限。近世紀以來,萬物開始反撲人類並尋求自身調整的機制已啓動,使得人類開始認識並承認萬物具有自身存在的主體性,而人類為了繼續生存的機會,是需要與萬物和諧相處並愛顧它們。所以,人類與萬物之間應具有能互相效力,有益於對方的契合關係,人類看顧萬物,使它自然長出被造的完美形象,有真丶善丶美的特質。而萬物以最好的本質提供人類生存,因此,人類也能表現出真丶善丶美和愛的品性。這樣的連結關係應是人類與萬物共處於宇宙的永續律則,是合乎被造的美好安排。
人與農業的關係應是人與萬物關係的延伸,特別是應用土地來耕作的農業,其完全是應用萬物的特質來產生農業產品。所以,在農業活動中,應將萬物視為自主生存的個體,農業生產者所尋求的,是合適取用萬物的成熟而可獻身之物。而農產品消費者為了生存需要,更要以感謝之心,來享用萬物的供給。不過,人有靈而有別於萬物,所以,人有更多能力可以做事,而在人與萬物互為主體的互動關係中,人可以更主動愛顧萬物,讓萬物可以生存在更合適的環境。友善環境農業就是因應愛顧萬物的理念而發展,其重視萬物自主發展的權利,也在取用萬物時,能遵守萬物的存在律則而更加愛顧它們。在友善環境農業內,人類不是用主權而是以受託之責來照顧萬物,並由萬物回饋感恩之物給人類,互助效力。所以,農業工作者應是一群具有愛顧萬物,願意為萬物的永續發展而辛苦勞動的人,他們具有神聖的任務,是個萬物的好管家。而在他們做好這些工作時,萬物能回報最好的禮物,不僅使人類得以生存,而且,更能認識真丶善丶美的本質,而有合適的生活。
基督信仰中,人與萬物皆是上帝所造,神更依自己的形象造人,且賜給神的靈,所以,人類能與神溝通,知道神的旨意,神因而託付人類看管萬物。做好管家的工作是人類的神聖任務,因此,人類是要更負責的看顧萬物,讓萬物維持著被造的美好。在這樣的思維中,農業就是一種付託的工作,與現代社會的托嬰相彷,農業工作者要細心依萬物的特性而陪伴成長,讓萬物在美好的本賦上展現完全。而在適當的時間,萬物會提供高價值的回應,使好管家得到豐足的生活。在農業工作者之間,因認知這種神聖任務,就能形成互相學習鼓勵的伙伴關係,也因在相同土地上耕作,就能生活在一起,而成為互相協助合作的自主社區。自主社區是有著生命共同體,一齊操作農業,維護環境,照顧家人,也共同盼望美好的人生。事實上,自主社區的生活者亦是視個人皆具主體性,努力學習友愛關係,使社區呈現萬事互相效力的自主行動。在友善環境農業為主的社區,工作者可從科學中學習萬物的物質變化律則,另一方面,則由真道中體驗愛的本質和力量。因此,在社區內的農業工作者可聚合成為萬物好管家的見證者,不僅在團體內有熱誠丶信任丶合作丶關懷和智慧的農業生產,而在團體外,則是社會民眾學習平等看待萬物的啓示先知。這樣的聚合就形成農業團契,而農業是受託的神聖任務則成為團契的核心理念,團契內,大家努力將農業表現出最完美的本質,也讓農業中的萬物永續自主。另一方面,農業團契也能由工作中得到智慧和成果,促使個人獲得合適的生活。在現代社會所強調的個人利益,無法直接成為農業團契的工作信條。基本上,它是由萬物的回饋而成為團契成員的恩典,使成員在實質上得到平安喜樂,不虞缺乏不足。
所以,付託和農業團契的存在息息相關。農業因人造科技的發展,已逐漸形成宣示性和既定性農業。前者視萬物(特別是動植物)為物體不需透過土地即可造出食品。而後者視萬物為自主主體,是以既定土地長出的萬物為恩典生活品,兩種產品被尊重的程度不一樣,而兩種農業視工作者的身分亦有不同。農業團契是為了後者的農業而存在,其農業理念丶工作方法,利益價值和對萬物的態度是依著付託的神聖任務而衍生。所以,此團契除了是為了維持成員的生活以外,更重要的是有責任完成被託付的工作,讓被造萬物的完美能永遠顯明,見證創造者的偉大愛心。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寒流

                 短詩集(二)寒流

休眠的情緒
被傷感凝結成冰
冷冷的望著虛空街道
輕喚沈默的冬日自白
這裡
熱情已煙消雲散
只有白髮歲月
靜靜圖抹相似的時間畫像
不再喧嘩
呆坐成為休養的藉口
在抖擻的盼望中
伸手祈求
片片陽光恩典
溫暖僵硬的靈
讓春日走入夢中
主愛乍現

2017年2月9日 星期四

永續與合適生活

                     永續與合適生活

在地球環境顯示已失衡的時候,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機會,也開始反思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啓動一些保護環境的作為。在食丶衣丶住丶行的改變上,有新的設計來減免破壞環境的機會。不過,在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仍是相持不下的主張中,維持兩者的有效工作成果,還是最被期待的調整目標。但是,這種進三步退二步的恩維,只不過是人類自我陶侃的遊戲,讓自己想像活在有道德的生活水準。實質上,在自我利益擴張仍牢牢存在於個人的生活原則時,人類生活仍還會以滿足個人慾望為主要訴求,而自我永遠大於他人或環境。所以,現在談永續不是僅只討論使用一些環保技術設備而已,其核心的作為應是人心的改造,讓人能完全羞愧於自我的霸氣野心,也不安於良心的缺陷惡行。在過去的論述中,人心的改造似乎已在各處或歷代中被提起,不同的哲學討論皆說明道德良心是君子的好行為,做好人是良善社會的民眾生活準則。不過,多數的言論,極少談到人類要做世上萬物環境的好管家,因此,所謂做好人,是在生活中,與他人不具紛爭,和平相處,而不是在內心中,個人與世界完全和好。事實上,人類歷史經驗顯示歷代戰爭紛亂不斷,暴力欺壓惡行不止,社會上普遍缺乏良善友好的人際相處關係。個人要做好人已成為唱高調,因為,在多元觀點主張的宰制下,已沒有好人的絕對主張和價值敍述,所以,好人是不存在,只有各說各話的自我圖像。而當個人已僅要求自我權利的擴大時,他人的存在就被模糊,環境更不被注意。
當永續是以人心改造為核心內容來運作時,其應先改造人的經濟心,使人認識不奢求的生活作為。不奢求是指人在求生存的需要時,個人所應具有的合適勞動丶生産和消費行為,而合適是在個人取得所需時,兼顧他人和環境的合適存在需求。個人要能表現不奢求,就要先認識他人和環境的合適存在是什麼,而在共存共榮的包容下,讓個人與他人及環境和平相處。所謂合適存在是指不違反上帝的律法和道的存在,形式上,此存在是以真丶善丶美和愛而顯現。簡言之,不奢求就能實在的表現出真丶善丶美和愛。而當出現真丶善丶美和愛的徵象時,它必有不奢求的心在作用。在生產上有著真丶善丶美和愛,就會出現配合良好環境產出的物品,此物品具有互相效力的作用,有益於人類和萬物,是美的展示品,悅人耳目,同時,也能使人丶萬物和環境和諧共處。在消費上有著真丶善丶美和愛,就會出現真實的消費物品和關係,有公平交易丶合宜價格丶美感交流丶關懷照顧及完全的消費良心和自制。
永續是存在於每個人有合適生活的基礎條件,而個人要有不奢求的心丶能依上帝的律法和道來做事,才有合適生活的表現機會。洗清個人的原罪,才能開放自我的界限,而容納他者成為共同生活的伙伴,同享上帝所賜的資源恩典。所以,永續中的合適生活是具有永恆價值,是上帝所認為是好的生活。相信上帝,跟隨耶穌的基督信仰,可使人心改造,讓人有不奢求的心,應是認同永續,表現合適生活的最好見證者。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觀點轉化和心靈呼召

                   觀點轉化與心靈呼召

個人生活中,學習是改變的前端要件。就一般學習發展的簡述上,在系統性刺激反應經驗連結或頓悟思維的過程,即在進行學習。前者容易由觀察儀器而了解學習現象,而後者是個人在情境變化中,內在認知的解構和再建構,其是全貌性的整合創造,難以詳細的外在測量。所以,頓悟思維的學習成果不易預測,常超出個人的想像,甚至於有奇異而另類的學習結果。在平常社會團體,會看到某個人突然改變觀點,長久的偏差行為也立即調整歸正。有些人,在聚會中,也會有某種決志,要做一件過去從沒思考過的工作活動。這樣的學習現象會被現代社會認為是個人創造力的來源,是有利於社會的改造。成人教育的論述中,當情境是一種壓迫結構,讓個人陷在沈默文化裡,背負著貧乏困苦的重擔。這時,有批判行動被提倡時,頓悟學習就是觀點轉化,使被壓迫者能立即認識自我的真實身分,而有解放的動力,使個人離開原有被視為命運的苦難綑綁。世俗社會裡,批判的提倡常被認為是來自智慧的先知,不過,智慧先知的認定一直混淆在不同哲學流派的立場,成為各說各話的爭議。誰是真實的解放者,能引起批判行動,仍是社會民眾中的疑問。所以,現代社會的民眾渴望追尋智慧先知,期待能觀點轉化而脫離壓迫的世俗環境和困苦人生。
在基督信仰中,所有的智慧來自上帝。上帝清楚人類的原罪造成世間生活的壓迫結構,而個人要從壓迫結構中得到解放,則要認識自己的罪,加以清除。但人類已背離上帝,不知自己生活在罪的壓迫中,所以,上帝要呼召先知來敎導個人,能反思批判自我,有觀點轉化的機會,使個人脫離罪,而有新造的生命。上帝透過聖靈來呼召先知,啓示先知的智慧,使先知能清楚上帝的旨意,努力在民衆中傳講神的解救恩典。但是,個人除了要先聽懂先知所傳講的訊息以外,也要有聖靈的感動和接觸,使個人的心靈空間完全開放,良心啓動,讓對話丶討論丶批判丶綜合評估能自由發展,而後,在耶穌救贖神蹟的信心中,完全轉化舊有思維,重新形塑新的生活信仰。所以,不是聽到先知的訊息,個人就能觀點轉化,而是要有聖靈所施給的心靈呼召,才能有頓悟的學習翻轉機會。新思維的創造,不是偶然的,在超經驗信仰的學習上,沒有系統性的計劃安排,完全依靠個人虔誠的信念,仔細昤聽聖靈在心底的呼喚。有一煞那,認知結構就完全重整,讓生活有全新的解釋和方向。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真實敎育和生命淬煉

                    真實敎育與生命淬煉

世俗生活中,教育常被認為是為了文化傳承或是引導個人發展的工作,但兩種功能皆是有所限制,前者受限於現代文化的不穩定性,而後者則是面臨人生的有限性,所以,現代敎育的實際作為逐漸偏向可期待的實用目的,這樣的敎育做法,使敎育工作無法顯示具有長遠或永恆性的目標價值。現實社會上,教育已被訓練取代,成為宣傳或宣示性的名詞,聊甚於無的工作。不過,僅以訓練來發展社會文化和個人能力,其結果是將社會和個人更壓制在有限的人造環境內,尋求短暫的滿足和報酬。因此,訓練使個人更窄化人生的理想邊界,只活在可數算和可操控的例行活動裡,這樣的生命歷程,無法產生特別的生命故事,無法顯示來一趟人生的豐盛價值。所以,就追求生命價值的目的而言,個人還是需要真實敎育,而此真實敎育是能使個人超越自我界限,認識永恆的真實發展(authentic development),學習愛人如己,精熟恩賜才能及經歷生命的淬煉。
在現實社會上,真實敎育難以出現,是因為在世俗的敎育上,敎師皆不是永恆真理的創造者,甚至於,很多老師皆不認識永恆的存在和價值,當然,他們就無法敎導永恆,而觸發個人產生真實發展。在基督信仰中,耶穌就是真理和生命的道,所以,耶穌的教導能使人完全認識到自我的限制丶生命的真實意義和永恆的價值。不過,耶穌的敎導是要跟隨者學習祂,背上十字架,而在不斷的困難挑戰中,真實獻上自己的一切,追求永恆的冠冕。在過程中,真實敎育就是讓個人淬煉自我的傲慢丶貪求丶不實丶欺壓和懦弱,使個人逐漸學習真丶善丶美和愛的真實本質和表現。而敎導者則是能成為學習者永遠的陪伴,可以不斷支持個人的人生經歷,使個人走向永恆生命的未來。所以,真實敎育也是有盼望的敎育,這是個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終極解釋,但個人需要引導人生走向成熟的真實敎師,祂就是耶穌,是真理丶生命和道路的啓示指導者。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閲樂

                    短詩集(二)閲樂
有一天
書本躺在音樂中
張開惺忪的眼
向文青的歲月問安
手便握著溫暖的心
綴著銀耳露
讓寧靜恩典歸位
這時候
現代的詞彙已窮盡
就叫做休閒
讓生活停頓片刻
不再記住過去
下雨的寂寞
少年的夢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血緣與愛的恩典

                    血緣與愛的恩典

世俗生活中,個人可以建立各種關係,但少數幾項關係不是個人意志能創造或改變,而是既定且無法改變的關係。個人可建立的,是一種宣示性或約定性的關係。而個人無法創造卻擁有,並且無法改變的,則是一種既定性或自然取得的關係,因為血緣而產生的家人關係是最典型的既定關係。上帝造男又造女以後,給予男和女有著婚姻的恩典並組成家庭,男和女在家庭中就結合而能生養子女。如此,在家庭中的個人,就有親子和兄弟姊妹的血緣既定關係,這種關係跟隨個人的一生,永遠無法抹去改變。在家人關係中所表現的愛,雖是擴展到未來社會關係中,朋友之愛或男女愛情的基礎。但是,此類由血緣衍生的愛,原始本質上,就蘊含可犧牲自己而不求回報的情意,此種情意是會自然流出,而不是個人刻意去製造表現。所以,這樣的愛是超出人類意志的掌控,是上帝造人時所賦給,人無法奢求,也不能拋去,它永遠存在於家人關係中。在個人一生中,因為原罪的作祟,家人之間可能出現不良關係,使得親子分離或心生怨恨,但在任何時候,血緣衍生的愛永遠存在,仍會持續的搖動個人的思念,使個人重得家人的愛。
血緣關係的愛是上帝所賦給人類的恩典,它不同於人類在社會關係所創造的愛,因為,人類所創造的愛是約定的,某種契約下的行為,所以,會因人心的改變而減少或消失。但上帝所造的血緣關係的愛,是既定的,永不改變。個人在一生中,因為有家人的愛,才能學習到付出而不求回報的品性,或是體驗真實奉獻犧牲的感情。在聖經故事裡,描述一個浪子,年輕時,要求父親分配財產,並帶走自己的所有,遠走他方,頹廢過日,而在耗盡錢財後,無法過活,便想再回家依靠父親。在兒子回到家的時候,父親雙手擁抱他,慶祝他歸回,這是血緣關係的愛讓父親有著永遠等待的盼望。現實生活上,個人會有家人的血緣關係,而在靈性上,則另一種屬天的血緣關係存在於上帝和人類之間,因為,上帝是創造人類的天父,人類則是上帝的子女。所以,上帝愛人類是永遠存在,不會減少或消失,人類也無法自行除去這種血緣關係。當人類背離上帝,流落到地上,勞苦過日時。上帝仍然愛人類,透過耶穌的贖罪祭,人類得以連結耶穌,而重回上帝的家園。人類同時有屬地和屬天的血緣關係,使人能經歷永遠不消失的愛的恩典,這是何等珍貴的寶貝,而現在,上帝正以諄諄的愛呼喚祂的子女回家,在等待家人重見的喜樂。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工作價值與神聖任務

                     工作價值與神聖任務

工作包括職業性和生活性的活動,前者是有報酬丶有限定目標且具專業要求的活動,而後者則是自由而依個人興趣或環境需要所做的活動。所以,人生的全程幾乎都在做工作,個人對工作的價值觀就直接關係到人生意義的詮釋。基本上,工作價值愈具永恆性,就可使工作活動持續進行,相對的,工作價值具實用性,則在實用功能不顯著時,個人就會停止該項活動。最常被提及的是從固定工時的職業工作退休以後,多數人就停止該項工作,使過去數十年的工作活動,只成為渡過人生時間的一項例行生活安排,最後則是以回憶來收場。而當個人離開職場工作以後,才開始思考要做那些生活工作活動,常會有不知所措的困擾,使自己茫然的過日子,不知未來的人生意義是如何。當進入老年以後,才開始覺得日子不好過,人生意義失去價值,那是很令人傷感喪氣的事情,這樣的心情也常會抹去過去在職場工作上所經歷的事蹟價值,讓人惘然於全部人生的奮鬥意義。另外,部分人將前半段職場工作的努力,認為是為了讓子女能達到自己期待的社會地位和成就。所以,在退休後,每天的工作就是緊盯著子女有否達到預期的結果,子女的表現成就成為自己人生的最大意義,而當子女沒有依自己心願而有期待工作丶婚姻和生活行為時,其人生意義就無法解釋,每日的生活就索然無味。
個人的人生是獨一而特別的,它應有完全人生意義的解釋。而具有永恆性的工作活動是展開完全人生的重要條件,努力學習和深入參與這類活動,是智慧的人所當做的事。永恆性工作活動是內含著上帝的律法和道的工作,它啓示著真丶善丶美和愛的本質。所以,不論社會上那類工作,在內容上或工作態度都能表現出真丶善丶美和愛的具體成果或現象,那就能被持續運作一生。在現實生活上,個人需要能有執行某些永恆性工作活動的能力,也即是要有表現真丶善丶美和愛的素養,這些素養可在一生的任何時間來學習,更早來培養這些能力,就愈有利個人參與永恆性工作活動的機會。個人的職業工作上,若能顯示出真丶善丶美和愛的特徴,就能一直延續到退休後,還是能以生活性工作活動形式而運作。所以,個人要追求完全的人生,就需要在人生中努力做好永恆性工作活動,不論在職業性工作或生活性工作期間,直接發展出永恆性工作活動是最佳的選擇,另一方面,則儘量將實用性工作活動轉化為永恆性工作活動。當然,在現實人生中,個人還是會有執行實用性工作活動來解決現況問題的需要,但要同時維持幾項具永恆性工作活動,如此,才能確實讓個人得到一生合適而有意義的生活。社會上的繼續敎育工作,應多開設增加真丶善丶美和愛的素養敎育活動,使社會民眾(成人)能有效參與永恆性工作活動,而有個人滿足的人生。
在世上做真丶善丶美和愛相關的永恆性工作活動,是想要獲得永生恩典的神聖任務,在人有原罪時,是不易做出完全的神聖任務。所以,人要悔改,要清心成為新造的人,才能學習和認識真丶善丶美和愛的本質,當個人仍有擴張的功利慾望時,就常會偏向重視實用性工作活動,無法做永恆性工作。所以,人生的意義即在執行神聖任務上可顕示出來,而神聖任務的完成,則是個人要一生持續的做好永恆性工作。基督信仰中,神聖任務即是要做好愛鄰舍和傳福音到地極的使命,這是基督徒的永恆性工作活動,也是最主要的工作價值。

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人生的需要(苦難篇)

                  人生的需要(苦難篇)

伍丶超越苦難
一丶苦毒洗清
苦毒是來自由內對外的嫉妬情怨,和由外對內逼迫欺凌所積累的心底恨意,它隨時引發對人對己的傷害,這些傷害影響個人身心健康丶生活安寧和平安喜樂的恩典。從現實生活上可了解,人的一生中皆有苦毒,所以,苦毒不是隨機的惡念惡行所造成的,它是因人具有原罪所衍生。原罪中內含的自我利益追求會使個人在得不到期待財富資源或情愛時,便由妒生恨。另一方面,則是個人受到別人暴力逼迫而有苦難,便心生苦毒恨意。因此,完全的人生不應有苦毒,它會害己害人,使生活永遠處在哀怨恨意的不安寧日子。在面對這種苦毒處境時,有些人會使用報復手段來強奪或回報他人,但其結果常只加深苦毒,讓心裡煎熬更延長。苦毒是長時附隨在個人身心的惡靈,僅靠個人力量是難以驅除,根本上,洗清原罪,才能除去苦毒。
基督信仰中,洗清原罪是需先相信耶穌的道和復活事實,而後在認罪施洗中,得到上帝的赦免,有淸白的心靈,使自己開始走義人的路。這樣,苦毒就逐漸遠離,不再成為不安生活的根源。而在原罪得到赦免以後,聖靈就來到心裡,使個人有憐憫的心,對人有愛,能赦免他人的惡。這樣,不會有報復傷害,個人更能解放綑綁的心靈,讓平安喜樂進來,獲得最大的自由寬容。人生需要洗清苦毒,才能得到喜悅的日子。
二丶消除惡習
人生中,因為工作丶家庭丶社區環境或社會風俗潮流的影響,個人會養成積久成習的偏差嗜好或行為,這些惡習會不利身體健康丶心理平和、社會關係丶家庭和諧和工作成就,甚至於破壞環境和社會安寧。很多惡習的生成是因為個人違背上帝所造的美好律法和道,在不順著自然律則和合適關係的生活作為中,個人固執或偏愛的作祟,會長期養成僻好或惡習。個人是不易發現或反省自己的惡習,在原罪的驅使下,好逸惡勞丶貪涎取巧丶奢求浪費丶嗜好成癮和虛張作假皆成為長期的個人習性,侵蝕身心,使生活遭遇困難和苦痛。個人對自我的偏好堅持會繼續讓惡習存在,難以消除。所以,惡習常成為個人的生活作為,使個人的苦難生活問題一直重複出現。
惡習也是因原罪的本源而產生和繼續存在,洗清原罪才能完全消除惡習,也只有透過耶穌的道和聖靈協助,個人在新造中才有此除掉惡習的能力。在實際生活中,有人在受洗後,就有奇蹟式的改變,使原有粗暴的脾氣和家庭暴力不再發生。聖經中敍述許多人聽完耶穌的道,就可以改掉貪求搶奪他人財物的心,立刻誠實公平的對待他人。這樣的改變,無法由人的力量來促成,只有倚靠神的恩典。因為,人不能的,神都能,祂是全能的創造者。人生需要消除惡習,不要讓惡習耗費人生大半時間,使個人一直困在苦難的糾纒。相信耶穌,祂就能助人根除惡習。
三丶病厄恩臨
老病殘是人生常見的困苦,人類離棄上帝以後,有死亡,也有勞苦病痛,這些病痛是隨著老化而逐漸增加。世俗社會雖有科學的協助,但成效仍有限,而科學技術的改變,更産生新問題,使生活環境劣化。所以,病厄無法免除,個人只能面對接受,希望能減輕病厄的痛苦程度。從生活經驗中,病厄雖是大家希望逃避的事情,可是,某些人在病厄中,卻有重大改變的機會,使人生完全轉向。病厄可能來自個人生活背離上帝創造的美好律法,所以,身心發展有所扭曲失調,長期累積的症狀就會引發各種病態。另一方面,病厄若來自於未知的原因,或是先天遺傳,其就超出個人能事先預防的情況。世俗生活中,病厄只能依醫療系統的協助解決,而此系統也只能使用有限知識技術和設備來操作。因此,超經驗能力也常被期待來解決病厄問題。
基督信仰中,病厄無法避免,個人只能禱告,祈求主施恩,帶領走過這苦難過程。在上帝的恩典中,能差遣更多天使來醫治丶安慰丶協助和陪伴,使個人對病厄不再有恐懼丶不安和難過的心情。病厄的苦難也能讓個人經歷超出想像的上帝施恩作為,和與上帝同在的親密感受,使個人更能加深信仰的敬虔和跟隨耶穌的心志。個人在病厄中所得到的經驗認識,更能成為他人的祝福,在更多時候,幫助别人渡過相同的病厄苦難。每個人皆希望人生中不要有病厄,但在無法避免時,上帝的恩典能平安帶領敬虔的人走過死䕃幽谷,而使病後的生命更加親近上帝,而有更積極的生命力量。
四丶逆境扶持
世俗生活中,不順利的事情時常發生,不論在工作丶家庭丶人際關係及個人身心狀況皆有困難和阻礙,使得個人處在危險丶恐嚇丶暴力丶爭執和孤寂的絕望情況。個人所遇到的災難和困境,很多時候是因他人的外在壓迫而產生,當壓迫而使個人貧乏無力時,社會上有一些支持系統如家庭丶政府及社會救助組織可以來協助問題解決,但在現代社會中,家人易於分散,政府缺乏公共資源,而社會組織亦有資源不濟的問題。因此,社會支持僅能短暫協助,而且,偏向物質資源的救助,對個人心靈情緒和精神的安定鼓勵,還需要超經驗力量的支持。
在基督信仰中,讓相信的人能直接感受到全能上帝的同在,個人並不孤單,在禱告時,可以將自己的遭遇向上帝傾訴,將自己所背的重擔交託給上帝。個人在信仰團契裡,也有主內弟兄姊妹的支持,互相幫助及禱告。上帝的扶持是無窮盡的,而且更給人力量去改變自己而越過逆境。很多時候,逆境是上帝要焠煉蒙召民眾的能力和心志,使個人能做出更突破的努力成果,也能使個人學習謙卑,培養勇氣毅力,而有永生的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