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31日 星期五

你關心牠嗎?

                故事集(八)你關心牠嗎?

有一天,阿麗和阿布在下課後,一起走過水族店,他們蹲下來看著一個大水缸內,有好幾隻小烏龜在爬來爬去。阿麗突然覺得小烏龜很可愛,便很想在家裡養著,這樣,她天天就可以看到小烏龜了。她的口袋內剛好有足夠的錢,可以買一隻。所以,她就很小心提著塑膠袋,裡面裝一點水和一隻小烏龜。回到家後,她找到一個四方形的塑膠盒,裡面放幾顆大小石頭,也裝了一些水,就在她自己的房間裡養起來了。每天,阿麗上學時,她就很仔細的用一塊紗布蓋在塑膠盒上,這樣她就比較放心,小烏龜就不會爬出來,也不會沒有空氣可以呼吸。
她到學校後,就會很高興的跟同學說她養了一隻烏龜,同學也會很好奇的問她,"小烏龜會跳舞嗎?""會唱歌嗎?""會吃蚊子嗎?"烏龜會大大嗎?",因此,在學校裡,阿麗皆被大家圍著,讓她覺得很開心。可是,一個星期以後,阿麗在心裡有著說不出的苦惱。因為,在她回家打開紗布時,看到小烏龜好像愈爬愈慢,頭低低的,沿著塑膠盒的四面邊緣爬著。每當爬到轉彎的地方,牠似乎要往上爬,可是爬一下就掉下來,牠掉了好幾次,才慢慢的沿著塑膠盒的邊邊轉彎,然後,爬到石頭上,抬頭看著外面。有好幾天了,阿麗皆看到小烏龜這樣爬著,她開始覺得小烏龜是很可愛,可是好像也很可憐,因為,牠好像想要爬出去,但是沒辦法離開塑膠盒。
從此,她到學校以後,就不再講小烏龜的事。有一天,阿布就好奇的問她"喂,阿麗,妳的小烏龜還在嗎?有沒有生病,不動了嗎?"說完,還把頭縮起來,背彎著,在她面前,謎著眼不動。阿麗聽阿布這樣講,很生氣的想用手打他,阿布就跳開,跑走了。在中午休息時,她悶悶的站在走廊上,看著同學在操場上遊戲打鬧,也不想加入他們一起玩耍。阿萍看到她一個人站著,臉上呆呆的,就走過來叫她"阿麗,要不要一起玩跳繩?",阿麗看著她,搖搖頭,阿萍就關心的問她"那裡不舒服嗎?阿麗又搖搖頭。最後,阿麗忍不住的跟阿萍講她養小烏龜的困擾。阿萍聽了,馬上就說"那妳把牠放生,我阿姨跟我說過,放生小動物,是一件好事",阿麗聽了,馬上回話說"什麼是放生?",阿萍就說"就是將烏龜放回野外,讓牠自己生活"。阿麗仍是不清楚阿萍講的放生事情。
回家後,在吃晚飯的時候,她就問爸爸"小動物要放生嗎?",爸爸就跟她说"放生就是讓小動物回到野外環境,讓牠能自由的成長",爸爸很好奇的問阿麗,"為什麼要知道放生的事"。阿麗就把養小烏龜的苦惱和今天阿萍講的話,都跟爸爸說了。爸爸就笑著說"喔!原來最近妳回家後,就在房間內靜悄悄的,是在養小烏龜",爸爸又說"阿麗,妳覺得小烏龜住在塑膠盒很可憐,那就將牠放回原來住的地方,妳要嗎?"阿麗點點頭,她覺得這樣做,就應該不會有困擾了。不過,她有疑問的問爸爸"那要放在那裡呢?",爸爸很高興的說"對,阿麗,妳的問題很好,我們不要把小動物丟棄或隨便放生在任何地方","因為,每種小動物皆有最適合生長的地方,另外,若是亂放生,也會影響生態環境,對其他生物也不好"。說到這裡,爸爸微笑對阿麗說"那這星期六,我們將小烏龜帶到海邊,讓牠回到大海去,好嗎?"。媽媽在旁邊也高興的說"好啊!我們全家去海邊郊遊,也讓小烏龜回家去"。阿麗聽完爸爸說的話,也覺得很興奮,因為可以去海邊玩,又可以解決她養小烏龜的苦惱。這時,爸爸又說"阿麗,妳喜歡小烏龜是很好的事情,不過,妳喜歡牠,就要真正關心牠是否很快樂,不要為了自己的高興,讓小動物很痛苦,這樣,就不大好了,知道嗎?",阿麗點點頭,趕快吃完飯,就跑回房間,看她的小烏龜了。

2017年3月26日 星期日

中保與實存應許

                中保與實存應許

在人類生活中,個人有欠缺,需要他人的協助時,常被他人要求提供保證人,而在法律上,此保證人有實質的連帶責任,要同時負担此借用的完全歸還。因此,此保證人是在做一件冒著犧牲風險而幫助人的工作,一般而言,不是互愛甚深的摯親好友,不會去答應做保證人。而就現實社會,沒有保證人,很多人之間就無法建立協助關係,欠缺的個人就難以獲得復原發展。所以,保證人的存在,顯示人類是處在互不信任的互動關係脈絡中,但人類仍是互相需要協助,此說明,保證人的初始出現是被要求的,是解決借用關係双方當事人不信任的困局。從影響價值而言,保證人對欠缺的人是更重要,因為可直接解決他的難題,而透過保證人,任何人皆可連結到更寬廣的已知或未知外在資源,使個人得到完全翻轉的機會。不過,保證人不是任何人有意願就可擔當,他需要有被信任的權能基礎,如果是金錢借用關係,則保證人需有足夠財力,若是寶物的購買關係,則保證人需有足夠的鑑定能力。另一方面,保證人不是永遠可擔當,隨時他可能失去被信任的基礎。
在人類欠缺人生意義的時候,許多人在尋找保證人,以便能連結到外在協助資源,以協助解決人生困境。社會上有各類自我宣稱的保證人,從科學家丶哲學家丶心靈導師到江湖術士,他們皆努力顯示可被信任的權威或能力條件。而從各類的保證人,個人所能得到的外在連結資源也不一樣,這時,選擇保證人成為個人是否能解決人生困局的依賴。在基督信仰中,人生的困局是源於人類與上帝關係的斷裂,而上帝有愛心,曾應許要救贖人類,便屬意神子當中保,到世間來當天國的保證人。所以,個人信耶穌便能連結到上帝,得到上帝滿滿的恩典,使個人不再欠缺。耶穌是人類與上帝的保證人,一方面向人類保證天國的實存,一方面向上帝保證敬虔個人的真實悔改。而耶穌以死而復活的權能向世人宣示祂的保證人身份,使人類認識在可知的人物中,耶穌是可相信的,只有跟隨耶穌,才有盼望走回上帝的家。從聖經的敍述,耶穌不是人類邀請來當保證人,而是上帝對人類的憐憫和應許,主動差遣耶穌,道成肉身,到世間與人類相處,而成為世人得到救贖的保證人。這對感覺有欠缺的人是一大福音,因為,耶穌就是真理丶道路和生命,透過祂,就不再茫然未來,有圓滿解釋的人生。

2017年3月22日 星期三

多元宣示與美好創造

               多元宣示與美好創造

在社會生活中,語言和實存之間一直有著糾纒不清的情結,對人類而言,語言是主要途徑來敘述實存的意義。但淪於多元詮釋的語言,也在不同文化或社會價值的變化中,對實存的指渉產生紛亂的各說各話。所以,何謂是真實的存在成為永遠的爭論,而每個人皆活在自己所宣示的意義和認可現象範圍內。聖經敘述上帝曽變亂人類的口音和語言,使他們彼此不通,人類便分散各地,難以結合。因此,人類使用語言面臨兩難的困境,不使用語言,難與他人共同生活在同一社會。使用語言,則常陷在多元銓釋的紛亂,個人無法把握實存的美好本質,求得平安喜樂的生活。後現代社會思維強化了語言多元詮釋的正當性,因此,語言讓社會生活不平靜,且會延續長遠,成為每一世代的陣痛。
對於面臨有限人生的自我,想尋求美好的期待,顯然要跳脱人類多元語言詮釋的負擔,直接認識超經驗的初始創造本質,並依創造的美好來生活。在基督信仰中,聖經記載起初萬物皆由上帝所造,且上帝認為所造之萬物皆甚美好。所以,在聖經的敍述中,上帝所認為是好的,就是相信祂的人可依循接受,這樣的接受不必有多元詮釋的必要,因為,上帝所認為的好,不是人類所決定。不過,歷史經驗中,人類並不在意上帝所認為的美好,而是以多元詮釋的語言來宣示個人或某一群體的美好,並以合法化來認定"宣示美好"的正當性。因此,上帝所認為的美好被現代社會稱為傳統,而現代社會所宣示的美好則被認為是開明的。事實上,人類會一直在不同世代,用多元銓釋的語言來宣示當時的美好和其正當性,這是人類在離開上帝以後的苦難命運。因為,原罪仍深藏於人心,衍生出個人所偏好的社會生活,而這些社會生活不是上帝所認為是好的,無法顯現美好的永生盼望。
相信上帝存在的個人,是能認識到上帝所造的美好,並以此美好為生活的期待。此信仰者不受多元語言詮釋的干擾,能清楚認定上帝的全能創造,而在與上帝的溝通中,透過聖靈的啓示,做出美好生活的見證。所以,多元宣示是人類的自我認同,它無法代言上帝的美好創造。

2017年3月21日 星期二

敍述文本

                敍述文本

閲覽室的獨白
渴求的眼直射古典
只想一窺奧秘
聞著千年的自我吶喊記錄
於是
書築成聖殿
召引狂熱的寂寞心靈
向不歸路膜拜
揮舞著無奈人生
留下不解謎團
歲月中的讀者啊!
人子已來
福音趶趶獨行的道路上
光已成神聖文字
宣示智慧
詮釋未知的重生

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有限自信與無限信實

               有限自信與無限信實

個人與外界的互動中,信任是重要的行動前提,沒有信任就會停止兩者的互動關係,所以,如何建立與他人的互信就成為個人的生活課題。不過,千古以來,信任好像只成為道德敎育的必敎內容,但在現實社會人際關係中,信任一直是大家渴望但不易獲得的實踐品格,因此,信仼才會被認為"是在可能的風險損失中,個人對他人或事物的相信取向"。簡言之,現實的人生中,信任是在不安的心態中尋求可靠的回饋,是相當無奈的期待。就個人而言,信任不只是與外界互動的期待,對自己,個人每一時刻皆處在相不相信自己的困局。從語言意義取向的再現觀點,個人常從他人再現的"自己"來認識自我,並再與內在自我所認定的"自己"來加以對照,而產生自信。當兩者不一致時,個人會懷疑真實"自己"的存在,而失去自我的信任感。
為何個人對外界或自己不具信任感,根本的來源是人類有原罪,其衍生自我利益的擴張慾望,所以,個人皆預設沒有不求自我利益的自己和他人,犧牲都是虛偽的愚人道德行為。而當互動中,信任只出現於雙方已取得個別期待利益的特別處境,當處境改變,信任關係就消失。若個人有產生對他人的信任或是對自己的自信,皆是短暫的,是有限的,因此,沒有無限存在的信任。而在雙方的長期人際關係中,一旦發生了欺騙行為,這種過去所存在的短暫信任,會被解讀為虛偽不實在,雙方就再處於風險損失的預設裡。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互動關係就少有喜樂。
聖經記載著,個人與上帝之間存在著連結關係,當個人不相信有上帝存在時,也就不信任上帝對人類的救贖作為。事實上,這種不信任也存在於已受洗的基督徒,當基督徒面臨苦難臨身,在痛楚喪志時,會出現懷疑上帝是否存在的想法,讓自己不再依靠上帝。所以,不信任深藏在人類的原罪,當原罪沒有被完全洗清,個人就長存不信任他人的本性,讓生活無法平安喜樂。但是,令人感動的是,聖經也敍述,上帝對人類的關係是信實而永遠不變,即使人類不相信祂的存在或是離開祂,或是相信祂後又不再相信祂,上帝仍然因為愛人類而繼續差遣耶穌,道成肉身,在世間成贖罪祭,傳講得救福音。到現在,仍在世人身旁,等待世人信任祂並回轉天家之路。上帝對人類的信實是無限的,也只有全能的創造者沒有自我利益的糾纒。因此,基督徒愈能有耶穌的形象和作為,就愈能對他人有更長遠的信任感。即使在遇到他人所給予的損失中,仍然可學習耶穌的永恆愛心,來持續維持對他人的信任。而對上帝,則更要堅定信心,相信上帝是永遠的信實。因為,也只有在這樣的信念中,永生的盼望才是真實。

2017年3月18日 星期六

再來的認定

           再來的認定

在世俗生活中,再現是較常被提及的事情,但有兩方面的說法。就物質實體的變化上,再現是科學家重視的經驗肯定,認為某項物質是真實存在時,它應能被重新建立原有結構形式,讓某種物質再現其相似性和效度。而另一種再現說法,是就意義指涉上認為,客觀世界被個人以語言意義方式所建構,並對社會重新展現的過程。前者的再現具絕對性,而後者的再現則被認為只具相對性。所以,在人類社會中,再現是處於絕對或相對的矛盾衝突解釋脈絡裡,因為,在某一時刻,個人會以物質取向來看萬事萬物,希望它是不變,或是重新建構完全相似結構功能形式的實體。但在另一情況時,同一實存本體卻可被不同語言意義重新建構,而展現不同社會詮釋的存在形式。以實例而言,就絕對再現上,人類的返老還童應是機會渺茫,但就相對再現而言,透過任何個人語言意義的建構,青春是隨時可被重新展現出來。不過,現實人生顯示個人有死亡,死亡使物理的絕對再現面臨有限,而意義的相對再現則趨向混沌不明,因此,再現的進程是虛無的終極。對於個人而言,不論那一類再現只不過是人生中的曇花一現,皆不是最後的實在和期待。
基督信仰中,人生的再現是可被期待,它是透過個人的悔改重生過程而展現。個人的重生不是依老我軀體的再成熟或是依社會他人意義的再詮釋,而是透過相信耶穌基督的救恩所建立。重生的一生不是依靠自我追求的努力成果,是耶穌再來的應許,使新天新地能被展現,而個人能進入再現的永生。所以,個人的悔改信靠和耶穌的再來,是人生再現的契機,前項是個人能認識現實人生的初始創造實在和堕落的事實,而後項則是神所施放的救贖恩典。從現有記述中,神所啓示而記載的聖經,清楚描述耶穌死而復活的事實,也預言耶穌再來的信息,這兩項再現的神蹟是無法被人類有限知識所詮釋,只能在相信的選擇意志中被認定。因此,相信耶穌是基督,能讓死人復活,是再現人生的信賴文本,而耶穌再來應是此文本卷末的最佳註腳。

2017年3月16日 星期四

信仰時機

                     信仰時機

白色停留的髮絲
速寫著思慮
畫成惦念的生活日誌
等待明天
有徬徨的眼     看著
圓的流轉消逝
時間便延伸成迷霧
讓有始有終譜出定局
啓示成真
有一刻
季節掛在天路上
聖靈來了
選擇便化成堅毅的手
敲碎猶疑
融解人生的歸宿







2017年3月13日 星期一

有機與人生

                  有機與人生


一丶 有機是什麼?
1、 有機農業
IFOAM: 有機農業是一種能維護土壤丶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它遵從當地的生態節律丶生物多樣性和自然循環,而不依賴會帶來不利影響的投入物質。有機農業是傳統農業丶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結合,它有利於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也有利於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的公平與和諧共生。
一般的說法:
   有機農業是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和肥料及基因轉殖技術,於生產過程中減少
   環境負荷的農業。
2、 有機食品
-原料為有機生產
-加工過程沒有使用人造填加物


二丶現代社會的有機問題
1丶生產管理問題
(1)有機認證的問題
-農地環境易受汚染,國內標準要求農藥零檢出,相當難。
-有機驗証項目多,費用高,不利小農
-第三方驗証機構之驗証管理不力

(2) 友善環境認定的問題
-民間多方參與認定,需要主觀的互信基礎
-自然食物的標記較多元且複雜
(3) 大規模有機農業生產的問題
   -單項農作物生產,不利多元生物性及生態環境。
   -有利於資本家經營,
   -不利小農參與有機農業發展
2丶市場消費問題
(1) 重視健康甚於環境保護的偏差價值
(2) 價格偏高,成為中上階層的時尚健康食品
(3) 社會民眾仍缺乏普遍性的綠色消費素養,不易分辨自然丶有機丶環保 丶健康丶安全等多元的消費產品等級,
三、 有機和友善環境的價值
   -維護生態系統
   -維持生物多樣性
   -提供清潔和有益健康的食品
   一表現公平丶正義丶愛心和好管家的生活倫理
   -有益於人類身丶心丶靈的改造



四丶基督徒的有機人生觀
1、 關心環境及受造物的完整美好生態
-關心受造界:神透過受造界顯現丶受造界都是好的丶受造界屬於神丶
             神委身照顧受造物。
-看管受造界:人類在受造界被召和分別,受託看顧受造界。
2、 關心受造界的苦難
   -人類墮落後的關係破壞:神和人、人和人、人和自然環境關係的隔離
   -靈性危機造成生態危機
   -神的審判和憐憫:耶穌的救贖
3丶 美好人生的恩典
   -欣賞和享受創造的美好
   -支持友善環境的產業
   -參與受造界的復原照顧
   -活出與神丶與人和環境的好關係
   -見證神的美好國度
   -過清盈生活:
4、有機的清盈生活實踐(參考布雷克建議)
     (1)行動:為窮乏和無法為自己申訴的發聲,包括人類和非人類的受造
                物。
     (2)食物:以感恩喜樂的心享用符合倫理規範丶本地出產丶簡單的食物
     (3)朋友:透過關係分享基督的價值觀。
     (4)園藝:親自動手與受造界同工,讓信仰與土地相接。
     (5)住家:成為具永續性丶節能、建立群體的住宅。
     (6)休閒:休息,只在乎當下「所是」丶「所在」,尊重神所造的世界是
                一個「給出」的世界。
     (7)金錢:在我們的消費丶儲蓄及態度上,投資神的國度。
     (8)自然:透過享受、學習丶愛䕶受造界,重新認識我們所處的地方。
     (9)季節:透過節日丶食物丶玩耍,重新學習神的受造界的節奏韻律。
     (10)購物:重視永恆性的價值,而非不能持久的商品。
     (11)交通:對速度的需要抱持審慎的態度,為自己帶來的影響負責。
     (12)垃圾:減少丶再利用丶回收、拒絕,一開始就不需要擁有。
     (13)工作:在工作場所分享永續性的價值觀。



五丶祝福小結
  1丶聖經的啓示:
(1) 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紀1:31)
(2)自從造天地以來丶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丶雖是眼不能見丶但藉著所造之物丶就可以曉得丶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1:20)
(3)神就賜福給他們。又対他們說丶要生養眾多、遍滿地面丶治理這地。(創世紀1:28)
(4) 地和其中所充滿的丶世界丶和住在其間的丶都屬耶和華。(詩篇24:1)
(5)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丶得享 神兒女自由的榮耀。
(羅馬書8:21)
(6)旣然藉著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丶成就了和平丶便藉著他叫萬有丶無論是
   地上的丶天上的丶都與自己和好了。(歌羅西書1:20)

2丶永恆生命和人生的盼望
-認識個人受造的特別旨意
-發揮個人受造的特別恩賜能力
一獲得和分享愛的恩典
-奉獻個人最美好的努力
-追求永生的生命信仰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蒙召與成聖之道

             蒙召與成聖之道

在工作場域裡,受雇和自營工作有不同的工作責任觀點,受雇的工作目標丶方法和獎勵是依上級主管或組織制度的指定和安排,而自營則是依個人的期待丶設計和自我評估而決定。比較上,自營具有較高自由度,完全可配合個人的興趣丶動態情境和價值信仰而工作,因此,此類工作是更為現代人所響往,近日,文創產業的大力發展,提供更多自營工作的機會。不過,自營工作需面對不斷的自我期待變化,其工作責任是無限擴大,而在較長一段時間以後,個人會有不知什麼是最後成果和獎勵的困擾。而且,自營工作更要自己承擔工作風險和損益,個人需要更堅定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持續從事自營工作。在現代社會中,學術研究是最具自由操作條件的自營工作,但其自我價值的挑戰性也最高。因為,此工作者一直處於問題未解決的情況,永遠不滿意於現有成果,一般學術研究工作易於成為一場沒有終點的跑步,工作者只有疲累而不具喜樂。
而當科學方法被重視以後,一則使學術研究注重細微小節,二則使研究更強調可被經驗証明的已發生事實,因此,研究工作者只能在有限的觀察範圍內分析現象,其結果難以獲得完整答案,對人類社會的未來無法清楚解釋。
人類社會的未來是超越過去歷史經驗,是對映宇宙進程的新天新地,它應不是侷限於人類各世代生活經驗的累積,所以,以科學方法來分析過去事實,其結果無法成為滿足自營工作者的一生期待。而從屬靈的觀點上,自營工作者需要認定其責任是在完成神聖的呼召,進行真丶善丶美丶愛的實踐工作,而不是分析片面的既成現象。因此,認識超經驗所存在的呼召,是自營工作者滿足一生追求的必要條件,而也因為認定自營的意義即在參與神聖的任務,自營工作者不必自訂個人的工作目標,也不需要期待人生中是否可完成終極成果,其工作過程只是在喚醒當世代的新造意識,使更多人獲得呼召的啓示,投入不同世代的神聖任務。
自營工作者的神聖任務行動,不僅在參與新造人類的世紀工程,也是個人去蕪存菁的昇華經歷,因為,在工作中,個人要能呈現真丶善丶美丶愛的品性,才能在群體中讓他人感受成聖的美好見證。所以,學術研究者不是無感的事實發現者,而是散發神聖價值的信仰宣示者,他能在當世代提示生命轉化的方向,也在個人的歷煉修養中,走上成聖之道。事實上,所有自營工作者皆有機會在工作評估過程,認識呼召的啓示和存在,並因而參與神聖工作,讓人生有更美好滿足的詮釋,個人有新造的生命。

2017年3月2日 星期四

南下

               短詩集(二)南下

遺忘著冷凍之地
呼嘯的車輪
便閃過榛榛相思田野
追逐陽光
向金色南方靠攏
在呼喚中
懷舊被催促
親情裝滿行囊
女兒的眼就如星座
傾瀉天籟恩典
鑄成橋頭記憶
編織喜樂的序曲
總是相信
有天使跟隨的日子
慈光灑滿敬虔的心
永遠留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