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聽聞與觸心

                     聽聞與觸心

在經驗世界中,可依賴五官的感覺來確定某種存在的事實,但在超經驗的認定上,則大都透過他人的敍述而認識或相信。不過,他人的敍述仍受到他人條件的限制而失真,因此,由這種方式而認知超經驗的存在,其信心常受搖動。相對的,若個人能感受到超經驗直接的觸撃,其心裡的振盪就很深刻,使個人就能迅速接受超經驗的敍述和規條,這是觸心的現象,它將個人帶進情意的想像空間。觸心不是可用多次的操練或是行動而獲得,它是在未知的情境中,有溫暖的訴說來到意念,使個人直覺是不尋常的連結,而想虔誠伸手去接觸。那種連結是那麼緊密,使個人全心相信這不是來自世俗的機會,而是超經驗的旨意。觸心常是某種信仰的啓端,使個人能順服的進入信仰之路。
在大自然的美麗景觀中,觸心較易於發生,當夕陽在一望無際的海上時,個人靜靜的看著金黃雲彩和暗紅日輪,心底不只平靜,而是覺得有一雙溫暖的手,牽著你走向遙遠的永恆,這世俗世界就不值得一顧了。這時,個人會將心打開,放下所有雜念,側耳傾聽時,你就覺得有某種奧秘從內在油然而生,不禁讚嘆創造的偉大和美意。
基督信仰中,可從傳道人聽聞上帝和耶穌的存在和關愛人類的作為,個人也可從聖經的文字敍述認識創造者的全能和上帝救贖人類的歷史蹟象,可是對個人信仰的堅定決志,却常是多次觸心的感動中而成形。不是所有人皆常有觸心的情境,當個人的心柔軟,人處在真誠謙遜的意念時,聖靈便能輕易進入,纖細的傳達真道,使個人獲得完全的感受和悟解。觸心是上帝訴說旨意的呈現,他使個人被檢選丶重生丶走成聖的路,是基督徒與上帝連結時的溫暖時刻。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鄕村的禱告

                   鄉村的禱告

鄕村是什麼?鄕村在那裡?這是近代的疑問,也是近代敍述失落的議題。工商業和都市階層是近時社會的主流代言人,這樣的趨勢似乎已肯定將鄉村列為過時的區位,有一日是可能消失。不過,從目前都市生活者仍會到鄕村去休閒,及欣賞鄕村景觀和特殊的生活品味,此明顯說明鄕村是內含著被創造的美好良善,而這些美好正是人類可以反思而回歸真實。所以,鄉村可以被讚美留存,未來需要有更多人為美好鄕村而禱告。盼望鄉村是人丶地丶物的親密結合,是認識創造者的溫馨園地。
首先,我們要為鄉村土地禱告,希望鄕村的土地是能被完全的愛䕶照顧,得到滋養潤澤的環境。土地能完全長出健康完美的被造生物,使生物有合適的棲息處所。土地也能成為共同信託的鄕村區位場地,讓需要溫暖關懷的生活者可以使用土地來過著平安喜樂的人生。
其次,我們要為鄕村環境禱告,希望鄕村是種植適合在地條件的植物,也有良善的生物能悏意的成長。鄉村的環境是清淨丶美觀丶安全和引人悟思的安排設置,是自由開放的休閒空間,是可認識奧妙創造的美好情境。
接著,我們要為鄕村的生活者禱告,希望鄕村是有完整的基本生活供給,生活者能得到喜愛鄕村的情感,所有喜歡鄕村的人皆有機會得到支持,能在合適的轉變中成為鄕村的核心群體,為鄕村的永續而奮進。
隨後,我們要為鄕村呼求先知的降臨,能在不同世代和地區發出啓示的代言,讓鄕村的土地丶環境和生活者能認識鄕村創造者的愛心和解放鄕村的心意,能敎導鄕村生活者認識農業鄕村被造的律法和道,也行出美好鄕村的示範見證
最後,我們要向上帝呼求,請你憐憫鄕村的苦難,能差派天使到鄕村,安慰失落的人心,清淨人性的慾求,激勵卑微的意志,帶領鄕村回到被造的完整樣式。
我們同心禱告,乃是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短詩集(二) 路

腳跡鋪設的地圖
橫過時空
吶喊著虛幻故事
成為一片迷惘
是左
或是右
數算標牌的日子
沒有光茫
寂寞便相聚失落
等待方向

是牧羊人的聲音
是恩雨的時候
啓示的燈已掛上
正召喚著
你我的步伐





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常變的我與不變無我

                常變的我與不變無我

我是個人存在的指涉,它能使個人在衆人中區別出來。不過,我的呈現一直是動態改變的,從存在於母胎開始,個人即不斷在內外因素的變化中而形成,所以,我的描述和認定是多樣而不清,而此情形長期出現,常有真我或假我的疑惑,也會有我是否真正存在的幻覺,當將我的存在可能是幻象而推想,則個人在人生時間的經歷似乎並不實在,而是一場無常的默劇,沒有主角,劇本是隨機的閒語。不過,在實際生活中,個人是確實的感受到苦丶痛丶哀丶樂的發生,而許多以我為中心所延伸的存在現象,日日皆觸動個人的生活安排,讓個人累積各種特別的故事,這樣的故事是真實的可以被敍述,似乎顯示自我不是虛幻,多數人便在自我是虛是實之間,盼望有不變的自我。可是,若自我是不變的,其真實的生命內涵也不是個人所樂於接受的,因為,實際的世俗人生是處在生丶老丶病丶死及悲歡離合的多數苦楚情境中,有歡樂也是稍縱即逝。所以,很顯然的,常變的我是虛空,不變的我是實苦,自我成為空和苦的結叢。
久遠以來,人類便尋求解脱苦的機會,其唯一的門路皆指向自我改變。近代人文及科學思維皆重視透過有效學習,人類可以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類是可以達到自我實現,但是,自我實現只是人所想要的高層表達,其對解決自我的虛實困境,無甚助益。在超經驗的思維中,一則是滅我,二則是取代我。滅我是企圖將苦所形塑的我轉到無形無色丶無邊無界的不變靜止,在這過程中,形成苦的因被斷絕,苦便煙消雲散,我也不再成形而渚留在有限的界域內。另一思維是我融入不變的他者,在這過程中,苦被消除,我則成為他者的部分。基本上,兩者思維皆是將常變的我轉成不變的無我,此似乎説明無我即無苦,我與苦相依相隨。
在基督信仰中,人是上帝所造,人因背離上帝而有罪,罪使人類自我擴張而常變,也使人類在地上受苦而面臨有限,因此,人的一生有死亡,有貪嗔癡,知善知悪,隨心慾成行,生活是波動不定。人生的苦是因原罪而產生,所以,離苦就需洗清原罪,而耶穌已替世人獻出贖罪祭,相信耶穌,個人就能重生而歸回上帝。有罪的我就成無罪的上帝子女,有著不變的生命。所以,基督徒是走在由常變的我朝向不變無我的轉折天路,是有耶穌愛心光照而離苦的未來。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等一下

                  故事集(十) 等一下

阿麗和小萍是好朋友,她們常在一起唱歌丶吃東西丶談高興的事。小萍家裡是開糕餅店,所以,小萍常帶著巧克力當零食,不過,每次下課時,小萍都會等小麗來了,再一起吃巧克力,兩人都覺得一起吃東西,是最快樂的時候。有一次,小萍摔倒,扭到腳,只能慢慢的走去上學,小麗就在她家門口等她,一路上扶著她,兩人到學校時候,雖然已是上課時間,可是小麗覺得她是應該跟小萍在一起,因為,小萍是她的好朋友。
春天一直是小麗喜歡的季節,她的生日也是在春天時來到,今年媽媽說要特別為她做一個大蛋糕,希望她能邀請同學來參加生日慶祝會。那一天到來,小麗在家裡穿著喜歡的衣服,勤快的幫忙布置餐桌,媽媽已做好一個美麗花樣的蛋糕,就放在桌上的中央,旁邊還有花瓶上揷著玫瑰花。在黃昏的時候,阿布丶阿立和阿秀就一起到小麗家,他們就趕快坐到餐桌旁,準備要吃東西。過了半個小時,沒有看到小萍來,阿布已經有點不耐煩了,就跟小麗說"阿麗,小萍不會來了,我們先開始吧!",説完馬上起身舉起手,要指揮唱生日歌。小麗看到阿布的動作,馬上大聲說"等一下,我們要等小萍",阿布看到小麗很認真的表情,就靜靜的回座位,不再出聲。這時候,大家都看著小麗,小麗也不知要做什麼。小麗媽媽看到大家無聊的坐著,就説"小麗,我們可以給小萍留一塊蛋糕,大家可以先吃吧!",大家聽到小麗媽媽的話後,又開始騷動起來,這時候,小麗突然哭出來說"我要跟小萍一起唱生日快樂歌",大家被她的哭聲嚇到,又都安靜坐在椅子上,互相莫名奇妙的對看。媽媽靠近小麗,輕輕的問她"一定要等小萍嗎?",小麗點點頭的說了一句"她是我的好朋友"。這時候,前門傳來小萍的聲音,小萍出現在大家面前,一直說對不起。其他同學就開始責怪小萍遲到那麼久。小麗這時微笑起來,就拉著小萍的手,大聲的說"來,大家來唱生日歌",整個餐桌的氣氛就熱鬧起來,大家都很高興。生日慶祝會結束後,媽媽很好奇的問"小麗,今天妳怎麼那麼堅持要等小萍呢?",小麗堅定的回答"好朋友,就是要等一下"。媽媽也讚美說"這是很好的想法,只是會影響其他人啊!"。
小麗心裡還是想"好朋友是要等一下",她會這樣想,也是因為有一次小萍一直在等她,讓她覺得很溫暖。那件事情是小萍的水彩筆掉在戶外木地板下,在地板間有縫隙,可以從縫隙中看到水彩筆,小萍告訴小麗這件事,也一直說她想了很多方法,可是還拿不到水彩筆。小麗也自動想幫忙,所以,也開始想一些方法。終於,她們各自想到好方法,就約時間一起去試試看。小麗到現場後,小萍已在那裡很久,可是她並沒有先試她的方法,把水彩筆先拿起來。小萍就跟小麗說"妳要不要先試妳的方法",小麗就說明她想的方法,兩人也一起操作,終於把水彩筆拿出來。小麗後來知道小萍的方法也可以拿到水彩筆,她就好奇的問小萍"妳比較早來,為什麼不先做呢?",小萍笑一笑說"妳那麼熱心想幫我,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就要一起享受檢起失物的快樂,我當然可以等一下,等妳啊!"。就是這一次的經驗,讓小麗開始認為"好朋友就是要等一下"。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聖言與事蹟

               聖言與事蹟

在世俗生活中,超出經驗的敍述是常被審視和評斷,所以,在建立這類敍述的權威上,便有聖言宣稱的做法。聖言宣稱的有效是需透過先知的代傳,所以,先知的確立和認定成為許多超經驗認識和信仰的基本前提。歷史上的許多被認定的先知皆是人,有些先知是以接受特別的超經驗啓示而提出預言或敎導,有些先知則直接宣稱,他是替超經驗傳話或訓言,因此,他所表達的或記載的文錄全是超經驗的直接旨意。也因此,先知的生活事實和超經驗的旨意內容不具關聯,即使先知在世俗生活上有一些非份有爭議的行為,並不影響該先知所代言的超經驗旨意的真切性。所以,一般民眾相信先知有能力代言,也隨之相信超經驗旨意的一切文字敍述或訓言。不過,這類先知自行宣示的超經驗旨意,仍一直被爭議,許多討論仍在談這些超經驗的旨意,有多少是先知個人生活經驗的想法。較常被思辨的是若有超經驗的旨意,它會直接顯示給民眾,還是需要透過某個先知的代言宣示。從世俗的經驗而言,超經驗的直接自明表示,應是比先知的代言敍述更具說服力,所以,在某些具有特别生活經驗的事蹟或萬事萬物的奧秘上,感受超經驗的存在,是更具有深入認識的作用。
在基督信仰上,聖經記載著許多先知的預言和基督存在的事蹟,其重點不在代言上帝對人類在世上生活的細節訓令,而是以耶穌三年傳道的所言所行,顯示出不是人類所能展現的生命極限和奇蹟,簡言之,耶穌並不像凡人的生活樣式,他不是只代言上帝旨意的先知,祂是直接向世人說明,我就是上帝,在向衆人說話,是來愛人類,並解放罪的綑綁。這樣的旨意和宣示,完全在十字架的事蹟上,澈底顯明。事實上,聖經中的耶穌一直以生活中的事蹟,來敎導民眾相信他,相信上帝以道成肉身來到他們的身邊。他不在意衆人在世上的身份丶地位丶財富丶性別和生活形式,也不約束生活內容的特殊要求或差異,衪以非常自由寛大的包容想法來接納各類人群。所以,耶穌的事蹟凸顯超過人類經驗的啓示,讓人可肯定的從耶穌身上,看到上帝的存在和應許。所以,聖經的尊貴是在它說明耶穌是基督的事蹟,而不是記録上帝要人類在世上如何生活的訓命。
所以,相信耶穌的言行事蹟,及其所顯示的上帝存在事實,是最動人的宣示,因此,不相信耶穌的事蹟,而只相信經文記載先知所宣示的上帝的訓令,就會因詮釋的差異而失去堅固信仰的依據。而當先知所代言的超經驗訓令,被人類應用在政治社會的操作依據時,上帝的話語就可能被扭曲而抹滅上帝存在的認定。事蹟的感人是超經驗自明的最信靠來源,先知若沒有呈現來自超經驗的大能和尊貴憾人的生活作為,他所宣示代言的超經驗訓令,還可能是另一種綑綁人類的限制。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命運與命定

                    命運與命定

人的一生是被放在那一種參考架構,就可能有不同的走向推測和延續行動。當個人是將自我放在可見或想像的整體流轉變化之一小部分時,他就會等待流轉中未能預知的際遇或巧得,而不管是遇到災厄或是極樂,個人都要重新面對流轉的安排,一直存在著不間斷的等待。這樣的未知,常引動不安的焦慮,使每日生活心神不定。而個人在長期中所出現的各種遭遇就常被認為是命運。個人在命運中,沒有自我決定,只有未知的整體所安排。未知的整體沒有清楚的他者形象,只有混沌但又實存的指渉,因此,個人的人生是被含在流轉的整體,無法脫離命運的擺佈。在人的智慧中,認為先知的出現可預知未來的命運,不過,先知也是人,是被造丶被生也有死亡,因此,先知的認識仍是有限,只能為個人解釋特定時空情境中的人生現象。
當個人相信有他者存在,祂有能力掌握整體的創造和變動時,個人的人生就是與他者連結的存在關係,人生的遭遇是在回應他者的旨意,所以,這樣的自我是命定的。命定的生活中,有悲歡離合,有生老病死,有先知傳講他者存在的認識和預知的未來,所以,個人是在反省中面對生活的變化,從生活遭遇中清楚認定他者對個人的影響。在基督信仰中,他者是上帝丶聖子和聖靈三位一體的存在,人是上帝所造,祂賦給人自由意志,而人卻背離祂,才在地上生活而有勞苦和死亡。因此,人是被上帝所命定,人生的一切皆在上帝的旨意下而翻轉。上帝的旨意是透過個人的人生際遇而顯出,其終極是讓個人在自由意志下,能認識上帝的存在,感受上帝的愛。上帝的愛子耶穌,在人世間成為贖罪祭,死而復活,是上帝最大的旨意,讓世人可看到自己的過去和罪,並尋求耶穌的赦免,而後有機會再歸回天家。當個人認識歸回天家,是他的命定,他就不再等待未來的好運,沒有害怕失落的不安,因為,人生的一切,皆有上帝的旨意,個人所要重視的不是人生中有什麼,而是在人生是什麼的情況下,認識耶穌並認罪悔改,重生成義人,有份成為上帝的兒女。這是命定的人生,它不同於人生的命運。

2017年4月15日 星期六

概化與處境

                    概化與處境

在分析人類社會現象上,近代有些研究者追求概化解釋的目標,因此,沿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企圖尋找人類生活的一般原則或理論。不過,多年來,不同世代所自行衍生的文化面貌,使概化的探討仍是一盤雜碎的敍述報告,無法回答人類何去何從,更提不出有價值的結論。在概化探討的侷限下,部分研究者則認為了解不同時空處境的人類生活,才較能真實解釋人類社會現象的具體意義。但是,時間和空間是整體存在而無法割離,而以主觀認定的時空處境來敘述人類生活,只能成為個案的特殊報告,對其他人類不具延伸解釋的價值。面對概化和處境取向的研究限制下,研究者似乎只能選擇性的使用一種或兩種混合使用,勉強進行分析工作。而在實際的學術研究領域裡,研究報告是永遠無法得到完全的評估成就,所謂的研究成果皆是暫時而有條件的解釋。因此,若要依靠過去的研究成果來解釋人類存在現象的真實性,似乎仍不清楚。而對於活在當下的個人真實人生,這些研究報告無助於個人認識未來的必要行動。
就個人人生時間的有限而言,其生活經驗對解釋人類的概化原則是不具作用,因為,概化是存在於無限。相對的,個人是可以在有限的處境下認識自我,但此認識僅是個人的價值認定,其結果是隨著人生的结束而失去意義。所以,人類的研究僅是一種處境下的想像,因為,有限的人類無法接近無限的概化,而只有創造者才能完全掌握一般原則。個人在人生處境下可以有詳細的觀察,它可被再現為各種符號,但終究只是個人的自言自語,對整體人類的解釋毫無建樹。因此,個人僅能在人群中感到孤單無助,人類整體對個人是不具參考意義。
在基督信仰中,人類因離開神而失去無限,其只存留有限的人生處境,所以,個人若能認識神,重新與神連結,才有機會進入無限,認識神所造的一般原則及概化的處境。在那處境中,時空已消失,所有的存在是清楚自明,也不必有所謂研究了。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預設與啓示

                預設與啓示

在科學(社會科學)研究中,要檢驗一項項假設時,常要預設是在某些條件下所進行的因果分析,所以,當假設被証明成立時,這樣的結論仍是受限於預設的立場,其概化是難以完整解釋。預設的條件常來自經驗性和非經驗性二類,前者是引自已存在的歷史經驗規則或已被証明存在的事件因果關係理論,這些預設條件説明人類對現況的解釋是限制在歷史經驗的認識,以及已發生過的行為,而當思考範圍超過已知或已做的經驗現象時,個人就無法認識現況或對現況進行分析解釋。而在非經驗性的預設條件上,則是引自口語傳說丶神話,先知的語録和記載及歷史人物的頓悟思維,因此,不論依據那一類的主觀論述,其後續的分析解釋則也是侷限於所選擇的特定設定範圍。比較上,社會現象的分析更廣大運用經驗性和非經驗性的預設條件,其研究成果則易於產生多元結論,終究還是研究者各説各話。當個人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時,他就可能有多種結論的解釋,相對的,也就產生多種問題的方法途徑,但在實際的執行上,個人只能選擇一種自已認為最能接受的一類,而這樣的選擇處境是個人人生一直在面對的。
個人要選擇一類較心宜的現象解釋和方法途徑,是需要參考任何解釋所內含的啓示,因為,啓示是預告未來可能的期待,它提供現象變動的終極意象。每一種論述皆有其獨自宣告的啓示,它告訴個人,當你這樣思考時,你會走到那裡,遇到那些停駐處境意象。從這樣的看法中,個人應該可以清楚比較不同啓示的差異,而有更具信心的認識來肯定自己的選擇。基督信仰認定上帝丶神子丶聖靈存在的事實,也接受人因離開上帝而有死亡,因此,人生的圓滿解釋是恢復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而相信耶穌死而復活,則是達到恢復神人和好關係的唯一途徑。所以,人生的所有現象都是離開上帝後而出現存在的,這些現象中所出現的喜怒哀樂或生老病死,其作用不過是在不斷刺激人類,去認識耶穌,去相信聖經所記載的上帝創造和作為,以及終極的啓示。而這樣的預設和啓示不會因為神學家,宗教領袖或個人的主觀詮釋而改變,因為,它已是解釋人類存在現象的最基盤設定和期待。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你快樂嗎?

                 故事集(九)你快樂嗎?

今天太陽很早就出來,阿基看到陽光滿佈在池子,便由水中爬上石頭,讓陽光溫暖的曬在背上,非常的舒服,他覺得很輕鬆愉快。當風吹過臉頰時,看到遠處樹葉閃閃搖動發光,好像在跟他招手,於是,阿基就決定要到野地去郊遊,享受一下快樂的時光。阿基背上一些好吃的餐點,就爬出池子,慢慢走在草地旁的小路上。沿路有各種顏色的花開著,阿基看著每一朶花都是那麼漂亮,他便靠近它們,一朶一朶的聞著,覺得香味從花蕊中飄出來,好像沾在身上,使他的身體也香噴噴的,精神似乎加倍清爽。他慢慢走著,便哼著"這世界多美善"的歌曲,歌聲隨著風吹走,自己的身體好像也輕了很多,似乎忘記有背殻在身上。
他走了一段路以後,看到雞爸爸正在屋前的草地上跳方塊舞,跟雞媽媽張開翅膀,兩隻腳前前後後的移動,然後,一面拍翅膀,一面唱著"蘇珊娜"的舞曲,看起來非常的興奮和快樂。阿基在草地旁欣賞著他們的舞歩,覺得雞爸爸和媽媽真是令人羨慕的夫妻。雞爸爸看到阿基,便大声叫他"阿基,出來散步曬太陽嗎?",阿基也高興的回話"是啊!雞爸爸,我看你們好快樂喔",雞爸爸就走近阿基,舞動著翅膀,蹺個圈,向他説"我們就是喜歡跳方塊舞,在跳舞的時候,我們就很快樂。雞爸爸雙腳再蹺個圈,一面跳回草地,一面說"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快樂了"。
阿基感覺雞爸爸的快樂,好像傳染給他,自己也興奮起來。他繼續向前走一段路,聽到遠遠傳來嘻笑的聲音,好像是小孩子在玩耍。他走近看到年輕的鴨叔叔正在敎小鴨子游泳,小鴨子似乎是初次來到水池邊,大家在水上東轉西轉,互相追逐。這時,鴨叔叔吆喝一聲,小鴨子便群集在他後面,他在前面示範優美的划水姿勢,而小鴨子就跟著划水,而且還一起唱"呱呱樂"的曲子。阿基看到大家很快樂的様子,也跟著高興起來,便下到池子內,迅速的游到鴨叔叔旁邊。他向鴨叔叔說"鴨叔叔,大家都很快樂啊!","是啊!"鴨叔叔轉頭看阿基,笑著說,"我的小孩,今天是第一次下水游泳,你看,他們高興的樣子,只要他們學會好的能力,我就很快樂",阿基看鴨叔叔的臉,眉開口笑,好像很滿意小鴨子。有一隻小鴨,游到阿基旁邊,向他大聲說"烏龜哥哥,我也會游泳呢!",阿基向小鴨笑著說"你很棒啊!"。阿基游上岸,向鴨叔叔招一招手,說再見。
阿基繼續向前走,心裡想著鷄爸爸和鴨叔叔都有快樂的事,自己似乎也應該也要找快樂的事,便東看看,西看看,努力想著那些事情可以讓自己快樂起來。當他正專心尋找時,耳邊突然聽到小山坡那邊傳來樂器演奏的聲音,他就好奇的往小山坡前進,在辛苦努力爬上坡地後,看到山羊爺爺正在喝飲料,旁邊還坐著幾個老山羊,有一個正在演奏單簧管,其他老山羊都一起唱著"山上老家"的曲子。山羊爺爺看到阿基,就叫他過來,跟他說"阿基,要不要喝青草茶",阿基笑一笑說"謝謝山羊爺爺,我聽你們唱歌就好,你們好像很快樂啊!",山羊爺爺向阿基笑著說"對啊!老朋友在一起唱歌,喝青草茶,是最快樂的事了"。阿基也點點頭,也覺得這樣很好。
阿基離開山羊爺爺後,就靜靜的走回荷花池的家,他仍在想要找到一件快樂的事,可是他不會跳舞,也沒有自己的小孩和年老朋友。大部分時間他都單獨在水裡游來游去,不然,就獨自在石頭上看天空。阿基正在納悶的時候,他似乎聽到有聲音傳來,在問他"你要快樂嗎?",阿基不自覺的回答說"是,我要快樂",那個聲音又傳來"你愛我,你就會快樂",阿基突然睜大眼睛,想看看是誰在說話,可是,四周寂靜無影。當他頭又低下來時,聲音又傳來"愛我,就要愛在我最小兄弟身上"。他突然記起爺爺說過這樣的話,他就趕快回到家,看到爺爺正在休息,就急急問爺爺這句話是誰說的。爺爺緩緩的張開眼向他說"是耶穌講過的話"。這時,阿基心裡非常驚訝,自己想著"耶穌跟我說話",他又急著問"爺爺,可是我沒有小兄弟啊!我怎麼愛",爺爺笑著說"小兄弟就是指一些較弱小的鄰居丶朋友或需要幫助的",你看到他們就要愛他們,幫助他們"。阿基想"那我知道了,明天,我去幫忙小蝦米搬家,這樣我就可以快樂了"。他突然覺得快樂起來,因為,他已經知道那裡可以找到快樂的事。

2017年4月4日 星期二

想要與需要

              想要與需要

個人的每日活動不是出於自己的想要,便是來自外在指引的需要。自己的想要是由自我的本能慾望延伸到自我發展的意識動機,是完全控制在個人內在激力的鼓動,是不受約束的。想要的源頭是自我的自然擴展,不具任何外在責任丶任務或理想期待的對應,也沒有苦難危急的壓迫情境,可說是全然隨意的要求取得。相對的,需要是來自個人有苦難或危急問題,很痛苦但不知如何去除而油然產生,也可來自外在力量所指示的應然期待和價值,所以,需要是被外在所激勵的盼望所求。比較上,當個人是處在強勢的自我力量時,大都出現想要的傾向,而在自我知覺有限或甚至不存在時,需要才會浮出成為個人的意念。對於多數人而言,較偏愛想要甚於需要,因為,想要可以滿足慾望,愉悅感官,可以恣意隨行,做自己愛好的事情,那是自由痛快,不受干涉的生活。不過,人生並不如個人所想要的呈現一切,而是有一大串不想要的苦難丶問題丶和孤寂,也有面對生命極限的無奈。所以,個人的生活中,總穿揷著想要或需要的不同決定,讓日子變化不定,每天忙碌的尋求或追求,苦樂參半。
在基督信仰中,想要是個人自己的決定,而需要則是上帝決定。所以,個人所想要的,不一定得到,而個人所得到的,卻不一定是自己所想要的,但卻是上帝給予個人的需要。因此,敬虔的基督徒知道苦難不是自己想要,而是上帝要個人完成某項付託工作時,個人的需要。因為上帝要在苦難中,讓個人更清楚依靠上帝的恩典,磨練個人的意志丶能力和愛心,而也只有經過苦難和死蔭幽谷,才更能學習謙卑和順服。上帝對每個人皆有計畫,當祂呼召個人來做事時,在人生過程中,會給予各種需要,使個人能堅定信心,有足夠勇氣和能力來完成所被付託的工作。個人要常在禱告中,聆聽上帝的聲音,認識上帝的旨意,這樣,才能更肯定個人所得到的,就是上帝認為個人最需要的。這樣的信心,可以讓個人越過苦難,仍感謝上帝的恩典。在世上,自己想要的,常成虛空,而上帝所給的需要,才是充實的,它真正帶來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