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旨意與選擇

                  旨意與選擇

社會生活中,倫理法則一直都是幼兒或社會教育的重要學習內容,一般書籍也多方闡述和提示品格丶氣質丶四維八德等,對個人成長的價值和待人處世的用途。不過,在實際的社會實踐過程,個人的認識和選擇卻直接影響個人真正的倫理行為,其結果常失之千里,離期待甚遠。為什麼普遍被認同的良好倫理,無法被欣然接受執行呢?在實際的社會行為觀察上,個人的自我擴張和利益要求是主要原因,它會使每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做有利於個人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會忘記他人的需要或是普遍推崇的生活倫理。而針對個人無法做出美好倫理行為,又有一些激勵道德意志的文章,流行在坊間,成為鼓舞人心的暢銷建言,期待人心能被扭轉,社會次序有所改善。事實上,人心的作惡,隨著個人主義的強調,是更被恣意張揚,生活倫理只剩下個人所主張的相對意義,不再涉及與他人互動的互助關係。在未來世代中,個人選擇將成為解釋生活倫理行為的核心要素。
相對於個人具有選擇的自由權利和決定,自我則要全部承擔風險和苦難,這樣的待遇,讓個人陷於不具理由的無助處境,常孤獨的面對困苦丶壓迫和常變的心理壓力,生活則是一片煩忙紛亂。要解脫這樣的困境,世人所互定的法律規章是唯一依據,但其對自我決定所衍生的困苦是無所助益。社會救助是另一項相關的社會力量,可是依靠他人來解放困苦的自我限制,似乎仍是隔靴搔癢,助力不大。這是被稱為後現代及其以後的個人品性和遭遇,世人已無世俗的解救途徑,似乎需要世俗以外的超經驗力量。
在基督信仰中,上帝掌權也有其旨意,蔡茂堂牧師將此旨意分為定旨丶令旨丶許旨及恩旨,而許旨與恩旨則與個人的選擇有關。當人具有自由性格,能選擇善與惡時,上帝所創造的美好和所定的律法,僅成為人的想像和期待,而人卻可能懷疑或不接受,其結果是人的生活,將遠離上帝所認為是好的,個人便完全承擔生活和生命的失落。因此,個人順服而不再選擇時,上帝的旨意便降臨,帶領個人成為上帝所付託的人,個人的生命便連結到上帝所造的美好,生活也有盼望和喜樂。另一方面,個人也因得到恩旨,而成為真正自由的新人。所以,人類在世上的選擇,是人背離上帝以後所擁有的自由症候,此自由驅使人類隨自我慾望而行,人生便變化不定,不知未來為何。上帝的慈愛,讓人類有選擇跟隨耶穌並得到救贖的機會,而領受這樣的旨意,個人便擁有不再選擇的永恆自由。

2017年7月21日 星期五

回到單純:繪本的生命解釋力

                   回到單純:繪本的生命解釋力

許多成人的生活經驗中,常在某些時候,就浮出"人生能單純一點,多好"的想法。顯然的,每個人是愈成長,愈複雜,才會有想要單純的念頭。個人的生活會很複雜,除了因為成人生活項目一直在增加以外,也有許多事是因缺乏智慧選擇而被重複操作,也有的是逐漸揚棄年幼時,所學習的人生基本道理,造成錯事連篇,每件事皆成為糾纒不清,解不開的綑綁。所以,個人毎日所煩忙的,是不斷的在釐清事情的真相丶原始動機和立意企圖。而當有一天,想起兒少讀物的故事和簡單道理時,自己會慚愧,老而失智,盡做些跟著陀螺打轉的寃枉事。兒少時所學的人生觀點,是做人的單純要求,不挾雜著五味橫生的成人慾望和需要,繪本是呈現這些不變人生道理的最佳作品,除了有生動的文字故事敘述以外,更有溫馨睿永的圖畫,賞人心目。繪本專家説繪本是屬於所有人,在人生任何時間皆能得到繪本的溫暖。在更年幼的時光,是聽長輩講或自己閲讀,在中年時,則講繪本給幼小或別人聽,在老年時,則可再回想繪本的小啓示,讓生活有更清新單純的心靈,重新肯定人生所該堅持的信念。繪本的力量是來自其故事內容的真實和單純,所有文字和圖畫創作者,皆想給孩子純真的信念和認識,因此,就較不參雜著大人世界的矛盾心態。就也因為皆是這樣關懷式的創作,繪本才能普遍性的留住,人類生活中更具永恆性的敎育素材,讓0到99歲的年齡層皆有受益。比較上,它不像其他小說丶雜誌及媒體是在敍述或呈現某件特別的生活型態或社會事件,僅只讓個人認識現實的複雜和殘酷。
多數成年人常把繪本認為是小孩的補充讀物,不大了解繪本內容對個人人生所具有的啓迪和幫助。其原因可能來自個人幼年時,沒有接觸繪本的經驗,中年有經濟能力以後,則可能讓孩子有繪本可讀,但未親自讀繪本給小孩聽。所以,多數大人對繪本內容的認識,既不廣也不深,這樣,到個人年老時,就不可能從繪本得到生命回歸單純的反思學習機會。生命回歸單純是老年生活所會面對的現實,但有些老者無法回歸單純,而是退入單調虛無的處境,讓自己日日孤寂哀嘆。不過,現實社會中,能讓年長者心境回歸單純的途徑,並不多。除了部分信仰提供的機會以外,欣賞繪本是一項簡易合適的方法,而在解說者的協同下,年老者更能享受繪本所帶來的單純感受,讓每日生活重拾童心,對人生有更深刻的感恩。在基督信仰中,回歸單純就是回到上帝所創造的美好律法和真道,在繪本中是能更深入認識生活中的美好關係和基本哲理,它也是信仰中所啓示的,上帝所認為是好的創造和作為。基督徒應學習從繪本中看到信仰對人生的啓示,而且,能在年老時,由繪本中重新解釋生命的意義,它應也是靈修的有用素材。認識繪本的生命解釋力,可使個人更易於認識上帝創造美好的實在,也是感受人生有各種恩典的有力媒介。

2017年7月18日 星期二

為女兒祈禱

            為女兒祈禱

親愛的主
感謝祢賜給天使的心
她們便有自由和關懷的日子
時時盼望美好
願聖靈溫柔的帶領
她們常在安慰的園地
有美麗與香芬相處
不住領受恩典

親愛的主
感謝祢賜給彩色的夢
她們便能勇敢走入摰愛人生
日日感動創意
願聖靈智慧的引導
她們常有清新的心靈
注滿微笑和樂趣
欣然迎接祝福

親愛的主
感謝祢賜給不悔的毅力
她們便能編織奇妙精彩的旅程
處處綻放甜蜜
願聖靈親切的叮嚀
她們常有真誠的溫情
湧出讃美和歌頌
全心擁抱主恩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因祂活著,人生才值得

              因祂活著,人生才值得

每次聽到Alabama鄉村樂團唱"Because He lives",便心裏感動不已,也重新認識生命存在意義的真道。就世俗社會而言,大家最積極的行動,就是去擁有什麼,讓自己的生命是有價值的。這種想法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改變,從小時候能擁有一件喜愛玩具丶逐漸覺得要有工作丶婚姻丶子女丶金錢丶事業版圖丶立功丶立德丶立言等成就,人生才會有價值。所以,有人說,在五子登科的心態下,心裏是無法容下超經驗的信仰論述,因為,在那樣的時刻,沒有反省謙卑的念頭和必要,生命的價值即在超前又超前的取得,那是實實在在的生活奮鬥,即使勞苦,也是值得。而在現實經驗中,只有當生命遭遇威脅損害丶努力遭遇失敗丶盼望成為破滅,個人才會知覺和認識到努力爭取的極限丶實在的虛幻和自我奮勇的假裝做作。不過,在這種狀況時,社會的積極主義者仍會鼓勵個人,失敗再站起來,堅忍承受,相信要拚就會贏。因此,不知為何的鞭策成為人生苦難的丁㸃安慰,個人就這樣勞苦一生,在不斷盼望破滅中,無語問蒼天,當面臨生命終結時,更不知人生價值在那裡,如何解釋。
有些超經驗論述皆想為個人找到一條真實的有價值人生,在混沌的世俗世界中,撥雲見日,直指永遠價值的歸處。它告訴個人關於世俗的隨機常變丶人心的宿惡積孽丶業債流轉丶參透悟解的永信機會。有些論述則告訴世人,相信獨一真神,依神示先知而留言的聖語行事,積善敬神,堅持遵守律則,等待回去神所應許的天堂。當個人相信這些論述時,人生的價值就不是在世俗世界中取得,而是在另一未知的場域,在此時,個人就要進一步相信走向那場域的途徑,努力做到。相信曾有人成功走到極境,或是相信真誠敬拜和守戒就可達淨土或天堂是重要的,因為人生的努力就是因為要離開世俗社會,因此,人生的價值是沒有奇蹟的修煉成果,未來的美好是唯一的期待。
在基督信仰中,人是上帝所造,但人離棄上帝而有罪,世俗世界是個人帶罪的生活場域,人生的價值是洗清罪,讓個人重新成為清白單純的上帝子女。而聖經記載上帝疼愛世人,讓愛子耶穌降臨成為人類,並在十字架上犠牲成贖罪祭,且顯出死而復活的神蹟。所以,相信耶穌是神子且已死而復活,是唯一洗清原罪的啓示之路。也因為如此,因耶穌活著,所以,我們相信走天路是札實的,我們的人生遭遇是有特別旨意的,我們的死亡只是走過一扇門而看到另一片天地。而我們在世上就不再害怕,不再遲疑,不論人生是虛是實,是苦還是浮華。當我們真實相信耶穌活著時,人生的價值只不過是讓我們認識和相信耶穌的拯救。是啊!耶穌活著,是多麼好的福音,因為祂活著,人生才值得。

2017年7月10日 星期一

關懷的觸動

                關懷的觸動

關懷的發生,常是因外界的人事物有變化而引動,而最常被提及的是,可經驗或可觀察的苦難或生活傷痛出現,使人或環境遭殃受苦。所以,側隱之心,是因已看到對象的受苦才產生,當個人看不到人或環境受苦時,就少有關懷反應。不過,個人看得到或看不到別人或環境的受苦,仍受到個人價值觀判斷的影響,不同人對同一人或事的苦難就有不同關懷反應程度。當然,還有因為罪的影響,有人即使知道別人和環境已在受苦,仍然充耳不聞,甚至還有再加苦難給别人的惡行。 一般而言,這類因已看到別人苦難而才有的關懷,就與時間的關係較少,此意思是說,這類關懷的發生並不限時間性,只要經驗上感受苦難,就可能出現。就現實人類社會生活上,缺乏基本生活條件是最容易被觀察和體驗,但這情形不被報導,就不易為富足階層民眾所感受。而其他超乎缺乏基本生活條件的苦難,更不易為他人所感受。因此,關懷雖被認為是美德,可是它也不是普遍可見。
當透過個人的觀察見到苦難而產生關懷時,個人是被動的側隱之心反應,它不是主動的關懷。主動的關懷是未看到他人或環境的苦難,但卻在乎他人或環境的幸福處境而心動的關懷。這種關懷最常自然發生在親人的關懷,父母在子女未有苦難時,仍會適時傳出關懷的心情。不過,除了親人以外,社會生活中就較少存在這種超越苦難的關懷。主要的原因是多數人不在意時間的特別意義,對於今日的存在是無感,因此,個人不在乎今日中,不在眼前的相關他人或環境所可能發生的變化,只關注可見的問題。而當今天過去,相關他人或環境已有苦難,那時所發出的關懷常略表情意而已,對當事人的感動仍是有限。當我們正在寂寞丶煩心和猶豫不決的時刻,一個不預期的關懷,讓我們覺得心靈相通,欣慰不已。這種主動關懷最令人覺得情愫的真誠,不會有被憐憫的虛偽觀感,每個人皆會大大歡喜這種關懷的來臨。
在基督信仰中,上帝對人類是全然主動關懷,因為,人是衪所愛的被造,祂送愛子耶穌來世間成贖罪祭,可洗清人的罪,祂也讓聖靈住在悔改的人心內,讓個人能有主動關懷的愛心。因此,一個重生的人不只看到別人的苦難,才會關懷。他能知道每一個今日中,有那些人事物是特別的,需要付出關懷。所以,在聖靈的觸動下,主動關懷油然而出,成為每日對別人的特別祝福,是基督徒的恩典見證。

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寄出祝福

                         寄出祝福

高齡的時候,世俗的唯生工作已卸任,家人朋友也有自己的自由天地時,似乎可做的,只剩下個人隨意選擇的興趣活動,但有時,高齡者仍有沒事做,沒人交談的寂寞。所以,高齡者應有特別的今日,每天起床後,便可想著今天有那些人和那些事是很特別的,不論是喜慶或是困難的情形,皆是今天最合適去關心的。特別是祝福和關懷的事,更是高齢者容易做到的事。就以每日寄出祝福的卡片來開始吧。不論你用何種材料丶各種彩繪方法丶多樣的圖樣表現,就只要用單純祝福的心製作,就高興的寄出給對方,這樣就在今日做了特別的事情。也許,可做一點小裝飾品丶小盆栽丶小工藝品,將它們寄出,祝福就跟著飛到各地。雖然科技產品已可提供有效的傳播途徑,不過,一個簡單的手作成品,它的關懷厚度是比在網路中的傳言,還更能被感受和記得。這是高齡者比其他年齡者更可施放的稟賦恩典,是高齡者所擁有的喜樂生活資產。
在基督信仰中,高齡者的每日都是上帝所賜給,且有特別的託付,所以,高齡基督徒更有傳福音的使命,除了一般的祝福以外,還可加入更多信仰的訊息,針對更多的福音朋友,給予每日的關懷和祝禱。不論是透過任何方式如繪畫丶音樂丶工藝丶技術或景觀皆可表現出祝福的心意和行動。就從特別的今日做起吧!上帝的叮嚀隨時皆會來到。今日,就寄出祝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