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永恆交託

                   永恆交託

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可能會將某些擁有,交託他人看顧。這種情形一則是因個人擁有太多,需要遺留或分散給他人,二則是個人無法繼續擁有,只能交付他人保存。但不管是在那種情形下,交託總是建立在互信關係上,交託者期望自己的擁有不會被隨意處置或私心奪佔,受託者也會掛慮接受交託的風險和負擔。所以,交託不會是隨時發生的生活事務,而是一件被視為特別的安排機遇。在過去所發生的交託案例中,交託最常見於個人遺產或遺物的處理,這是自我已無法存在,但卻想保留自我權益的必要措施,因此,選擇受託者是重要的先決條件。當個人仍存有強烈的自我延續期待時,很自然的就會選擇交託給親生子女,其不只期待子女能完全承接所有財物,甚至於希望子女能繼承自己的地位丶職業技能丶社會資本,這樣的想法更會延伸對子女敎育丶工作和生活形式的要求和影響。而當個人無法交託給子女時,交託給他人就會面臨不易決定的選擇,因為,任何他人是難以完整接續個人的自我擁有。因此,不論是交託給子女或他人,個人皆期待交託可以是自我的永遠存在,自我沒有消失遺棄。不過,歴史經驗可看出人類的交託,難有自我延續存有的機會。每個人皆有私心,交託只是短暫的承諾過程,在世代交替中,所有的擁有,皆只被現存的個人所操控,已是另一個自我的表現和擴延,交託者的期待早已成過時煙霧。
在非常少數的案例中,可見到一些交託是較具永恆意義,這類交託已不在乎是那一類對象,而只是在乎交託的事物,不只能被保留,而且是更能被發揚光大,有益於宇宙或人間社會福祉。因此,在此類交託中,可看到受託對象皆是最適合來承接關顧受託事物的人選,當這些受託人接受了交託的職責後,他不僅能將該事物繼續擴展,而且,也能在必要時候,再找到合適的受託對象,讓該事物可被存留和有益於社會。這種情形下,受託者不覺得受託是滿足個人私心,而是一種榮譽的工作,個人有幸獲得的人生機遇。而即使執行受託工作仍是勞苦堅巨,但此種受託經驗也會成為感人的生命故事。
在基督信仰中,相信上帝會託付天使丶先知或特別的個人來傳達祂的信息和旨意,而個人可能受託來關顧他人和被造物,另一方面,個人也能將他的生活事物交託給上帝。所以,交託成為人與上帝相處的重要關係,在不同的人生事務中,不論是照顧子女或其他孩子丶關懷社會弱者丶保育土地環境和愛䕶萬物,個人皆是受託者,因為,萬物皆是上帝所造的,上帝愛祂所造的一切。在人類犯罪,流落地上以後,上帝愛世人,更要人類迷途知返。而基督徒是已宣示成為耶穌跟隨者的上帝子民,能受上帝的託付,是何等榮耀。上帝的交託是神聖的,是無私的愛,個人沒有負擔,不需焦慮。事實上,當多數人生事務皆是上帝所交託的任務時,個人就不再害怕失敗丶毀壞丶遺失和困難,因為,上帝是交託者,祂掌管一切,祂知道最後的結果,祂與永恆同在。

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只有堅定

               只有堅定

堅定做某件事,是常被社會所鼓勵和讚賞的,因為,堅定是需要相當深刻的認識和決心才能被持續運作。就現實生活而言,個人並不常有可產生堅定的事物。多數生活內容皆是隨時可被選取操作,也隨時可被擱置或放棄,其原因常來自人心的多變或無止盡的奢求,另一方面,則是因做事情時,環境誘惑和挫折連生而不願再持續執行。所以,堅定能得到讚美,也因為堅定是不容易做到。不過,當個人有某些慾望和嗜好時,多數人仍會忘懷不了,時時想要滿足慾望和嗜好,但這樣的持續作為習慣,是無法停止的自我沈迷,而不是堅定。相對於沈迷,堅定不是為了自我,而是為了他人,因為在與他人的關係中,有信實的應許丶無私的愛心或永恆的盼望,這些正向的動力,使個人不受任何干擾或阻礙,持續有不變的思維心意和待人處事的作為。比較上,世俗生活中的夫妻情感丶朋友義理丶社會公義或神聖使命等層面,較能出現堅定的案例,而這些案例會被描述流傳,成為人類仍有未來盼望的依據。就個人的人生意義而言,沈迷是與自我慾望同在,它從年幼到年老皆一直會發生存在,使個人不知如何解釋生命的終極價值,無法感受美好生活,人生就會在迷茫勞苦中打轉。若個人能有堅定的作為,不論時間長短,人生將有著廻味無窮的故事。
在基督信仰中,最具堅定的作為,是相信耶穌的救贖並成為忠誠的耶穌跟隨者,這樣的信念是貫穿在生活的所有細節,使個人能在與他人的關係中,見證上帝的慈愛,榮耀上帝的名。也因此,個人能堅定做出上帝所喜悅的行為,在夫妻丶朋友和社會環境的相處關係中,表現真實的關懷丶照顧丶互信丶包容丶分享和奉獻,而也因為相信上帝是全心的愛我們,個人便能在聖靈的促動和協助下,越過私心和自我滿足的限制,而有持續不斷的愛心和信仰,使個人完整走過堅定不悔的人生。所以,基督徒的堅定不悔人生,是令人感恩的生命歷程,它帶來上帝的應許,也有常來的平安喜樂。

2017年8月21日 星期一

真實尋求

                  真實尋求

在社會生活中,尋求是個人向他人取得支持或合作的主要方法途徑,不論是在那一種處境,尋求能使個人突破現狀而有新的改變機會。在事務處理上,個人會尋求資深前輩或專家的諮詢指導,使工作效能提升。而在人際關係的互動上,個人常尋求對方的心意,使溝通和諧順暢。所以,尋求是建立在他人心思理念或經驗能力為優先認定的條件下,而進行的個人思維和行動表達。當個人愈具有真實尋求的態度時,他人才能反應有效的回饋作為。不過,多數人的尋求常是來自個人滿足自我需求的動機,此情形就會引起他人的疑慮,而不會回應尋求,使個人無法得到尋求的良好期待成果。若在人際關係中,只為了個人利益的尋求,就不會實際了解對方的心意,結果,尋求就會變成壓迫性的強求,使對方失去互動的信任,不會給出支持和愛心。
在基督信仰中,相信上帝全能又掌權,所以,個人所做所為皆有上帝的旨意,而個人在行動前,要先尋求上帝的心意。這樣的尋求是要立基於個人對上帝的全然順服,沒有個人的意圖私心。個人要將人生的所有大小事,完全交託在上帝的引導下,只有依著上帝的心意,生命所遇到的不同狀況,才有完全的解釋意義。因此,真實尋求就成為基督徒靈修的重要功課,也是生活中不可欠缺的信仰態度。它使個人完全忘掉自我的奢求,心裡只有上帝的同在,緊記著上帝的無所不能。而在這樣的敬虔心態中,真實尋求就能有上帝的慈愛回應,讓個人走在誠正的道路上。

2017年8月14日 星期一

只看唯一

                  只看唯一

在信息充斥的現代社會中,權威言論似乎逐漸減少,而群組傳播網的集體共訴,反而愈成為青壯族群的觀點依據,所以,多數人已不大看唯一,而是看更多其他。不過,集體共訴對真正的問題解決,卻不見得有實效作用,以最講求效益的企業經營和科技業而言,仍然尊崇大師或領先者的獨特看法和作為,並努力學習和倣效他們。很明顯的,在後現代風潮的處境下,只看唯一還是無法被忘懷,因為,唯一論述仍是許多人解決困難的肯定依據。但注目唯一也同時追求其他共訴,事實上,更困擾著現代人的決定,應該聽誰的呢?也成為個人常有的疑問。在現實生活中,當找不到大師言論和風範時,注目唯一就會變成只聽自我,這時,工作或生活的事情,不是隨他人共舞而毫無次序,便是唯我獨尊,剛愎自用,其影響到合適生活成果和人際關係。因此,只看唯一仍是個人解決問題所需要的,但其必要條件,是要能遇到提供唯一的大師或全能人士,而這常是人生可遇不可求的事。事實上,在現代社會,是很難產生真實解決他人問題的全能人士,因為,個人和環境皆變化很快,個人皆有特別的處境和問題,需要不一樣的引導資訊。而最重要的是,所有人類皆無法以個人實際經驗,告訴他人如何解決死亡的苦難和絕望。就現在情況,超經驗信仰是嘗試提供解決此問題的唯一論述,可是,此唯一仍是具選擇性,個人要確定自己想要的唯一,而個人也要承擔接受此唯一的風險。
在基督信仰中,上帝就是唯一。個人可能依靠他人來暫時解決世俗生活問題,但解決人生問題的唯一大師,只有上帝,是終結所有疑問的全能者。相信上帝,學習上帝所啓示的智慧,是唯一解脱人生苦難的道路。所以,基督徒要注目上帝,只看唯一,不看其他,因為,基督信仰是純粹個人與上帝和好的唯一關係,與他人無關,甚至於也不看敎會或其他基督徒的行為表現。當個人全心認定上帝是唯一時,人生便有清楚的解釋架構,個人將更安定接受上帝的啓示和旨意,並相信上帝能引導走過生活的各種挑戰和問題。

2017年8月11日 星期五

不一樣的讚美

                  不一樣的讚美

讚美是社會上最被容易接受的對待,不論是用那種方式來表達讚美,皆能使個人心中愉悦。在兒童教育中,就有論述認為兒童常處在讚美環境,可增加自信且有鼓勵向上的作用。不過,當成人的生活是複雜多變時,讚美就有不同的呈現或轉變。一則是讚美的形式逐漸以物質方式來表現,成為可被比較批評的付出行為,而現代個人也學到以物質的價值,來評斷别人讚美的誠意,這樣的風尚下,個人就有讚美他人的負擔,讚美他人變成一項困難的表達,此情形使社會減少很多真實或真誠的讚美。二則是透過移動傳播的互動設計,現代人大量表達快速的讃美,使個人全時全方位的處於"有沒有讚美"的焦慮期待。臉書中用"讚"來表達接受訊息的設計,就使個人在充分表達自我的過程中,增加被讚美的心理感受,按讚成為現代社會個人應付人際關係的簡便方式,讚美便四處存在,讓人感覺讚美已成為表面的俗套表現。也因為現代社會的讚美已具萬花筒面貌,真誠的讚美反而是珍貴的禮物,令人內心感動,成為不一樣的讚美。
真誠讚美的不一樣,是來自於個人想要表達讚美時,因為感動於對象所呈現的真實故事。在故事中,敘述著特別的旨意丶毅力丶成果和感情,是不同於他人的人生經驗或經歷。所以,真誠讚美是存在於深厚的親密關係,當互動關係是愈具有愛心時,真誠讚美就會油然而生,也令接受讚美的個人,心中獲得充滿的喜樂,有著溫暖的時光。而在最親密的家人和夫妻之間,真誠讚美更是有力的營養品,是釀出健康甜蜜家庭的單純成分。因此,真誠讚美是完全依對象的不同處境丶事件和作為而施放,每一次的讚美不再複製,每一次的讚美皆讓接受者留下深刻的觸動和記憶。而從親朋好友得到真誠讚美,就能成為個人的日日特別恩典。不過,有時候,個人緊緊記得自我的利益時,真誠讚美就無法自然發出,而若有所謂的讚美,還可能成為傷害對方的冷諷嘲意。
在基督信仰中,上帝的讚美最具真誠,因為祂是完全實在的愛人類。在聖經敍述中,當人類努力成為義人時,便有上帝的祝福和讚美。當個人做了上帝所喜悅的事,天使便傳來上帝讚美的聲音。在人類歷史上,上帝也透過先知告訴因信稱義的人,要能具有真誠讚美的心意,讓他人在感受讚美時,也看到上帝的愛心。一個基督徒能真實體驗到上帝的讚美時,便更有豐富的感情來表達真誠讚美,讓自己和親人或他人之間,時時得到恩典祝福

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忘記已成為現代社會所重視的問題,在企業經營上,忘記是被忌諱的能力缺失,是會阻礙個人的成功或成就,優秀的員工就不能忘記一切工作的事情。而對於正在努力上進的求學青年,也是被要求,不要忘記所學的知識技能。所以,不要忘記,是個人能擁有期待成果的基本要件。不過,在個人生活層面逐漸複雜多樣以後,在不同情形下,忘記有不同的作用。較常看到的是,忘記成為掩飾或丟棄不良經驗的主要方法,使個人能保持自己的優勢和絕對利益。當個人擁有財富地位,便忘記貧窮的辛苦和卑微的絕望無助,當個人富貴寛裕時,便忘記粗茶淡飯的情誼關係。因此,忘記使個人的眼光只注目尊高,使個人的生活圍成自我享受的城堡,與真實世界隔離。也因此,忘記衍生出驕傲丶蠻橫丶刻薄丶冷漠丶頑固和無情,使個人無法真實認識生命的存在意義,也失去愛心。
而在其他情形下,忘記卻可使個人不再受過去苦難經驗所折騰,不再為傷心往事而常有嘆息,因此,忘記似乎使個人能無事一身輕,無牽無掛的盼望未來,忘記則成為生活獲得單純簡樸的必要條件。但是,在老年生活中,忘記卻是逐漸消去過去的所有認識,不論是那一類生活經驗如富足的或是缺乏的,皆隨著老化而不再存留,失智就成為忘記的一項病症,流行在現代社會,所以,在面對失智的困擾時,不要忘記又被強調和重視。從人類歷史經驗來看,忘記和不要忘記皆被充分要求或呈現,個人也處在要忘記和不要忘記的交錯困擾中。很明顯的,忘記和不忘記已成為一種選擇,個人如何確定那些事物要忘記或不要忘記,則影響人生的平安喜樂。
在基督信仰中,聖經敍述人類背離上帝而流落勞苦地上後,已忘記上帝的慈愛恩典。罪的作祟,使個人不論在富足或貧苦中皆得不到平安喜樂,而相信耶穌基督是一次完全翻轉的機遇,罪能被洗清,而有智慧的忘記過去。另一方面,則重新認識上帝,緊緊記住上帝的恩典和誡命,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堅持回到上帝的啓示和旨意。所以,不要忘記上帝是個人走上救贖之路的座右銘,而也因為沒有忘記上帝,才有勇氣忘記人生的飛騰和低落,也才能忘記世俗的過去,朝著信仰標竿邁進。

2017年8月4日 星期五

遇見聖靈,在鄉村福音音樂中

                 遇見聖靈,在鄉村福音音樂中

每次聽到鄕村褔音音樂,心裡便全然放下,把剛剛還流連不已的紛亂丶迷惘丶不定思維,立即拋到九宵雲外。似乎在音樂中,有一種力量將自己的身心一直拉高,好像飛在溫馨的天地間,我的眼便自然閤起,覺得己離開當下的世俗世界。在這樣的時刻,不只是在聽音樂,是感覺靈性在更新,心底的不潔汚垢被清除,因此,自己有被洗淨的清爽。這是鄕村福音音樂給我的特別恩典,讓我能不斷經歷基督信仰的感動,更堅定的走在天路上。我不知從何時開始,鄕村音樂的演奏音調一直吸引著我。比較上,對我而言,其他音樂只是悅耳的樂音,但鄕村音樂不只悅耳,更能完全溶入我的身心,每一個音符皆與我的細胞共舞,使我全然可停住前一時間的情緒思念,而完全重新建立平和充實的心靈空間,讓心情全新轉換,溫暖便油然而生。我逐漸感觸且相信聖靈是與鄕村福音音樂同行,而在音樂中,我的靈也與衪們同行,我們一起吟唱聖潔的信仰生命。所以,多次在聽音樂的時候,我流下不知不覺的淚水,我的心情流動著溫暖和感恩,這是何等恩典,我能與聖靈同在。感謝上帝的恩賜,使我有能力欣賞鄉村福音音樂,但願鄕村福音樂能被更多人欣賞和感動。

2017年8月1日 星期二

智慧的愛心

                   智慧的愛心

愛心是最普遍被所有道德文章或宗教教導所提示的好行為,但在實際表現上,有時,愛心作為反而讓對方不愉快,使得施放愛心成為個人的困擾和掃興的事。所以,有愛心但也能有智慧的表現出來,應是做人處事的一項好功課。愛心是個人心靈的感性反應,所以,智慧的表現愛心,應不是理性的愛心行為,而是針對不同對象的性格丶當下狀況及需要程度而有恰當的關懷表現,其基本能力包含察顏觀色,言語陳述,同理處境及協助選擇等方面。而在多項愛心表現中,具有親密關係的親子或夫妻之間的愛心作為,是更需要細緻的認識丶思考丶情緒表達和耐心。因為,家人表現愛心,是來自初級關係的最自然關懷,常是被認為理所當然的無所不在。所以,任何時刻,家人之間總認為要努力表達愛心,但這樣的無知愛心反而增加不愉快的經驗,需要更多互相諒解的調整負擔,比較上,親密關係之間是更需要智慧的愛心。一對互相關懷的老夫妻,太太在年紀大以後,才重新拾起畫筆,熱衷於繪畫,常想到戶外寫生。先生退休後,除了寫作,便與太太出外行走,在太太畫圖的時候,他便四處遊逛。但在不了解藝術家的工作處境和心態之情形下,他的豐富愛心表現,常得不到太太的欣賞接受。有一次,他覺得天氣熱,就買了一杯黒糖愛玉,杯上已揷好吸管,就拿到太太前面,殷勤的請她喝,結果是,正埋頭畫畫的太太,不耐煩的瞪他一眼,揮揮手大聲說"不要吵"。他就輕輕的放下杯子,悄悄的走開。又有一次,太太說要在捷運上畫人物速寫,但要坐較長途的車子。先生則想著太太要有位置坐,當一部區間車來時,先生看車內人少,就催著上車,當車子開了一陣子後,太太才發覺這不是開到終點的車子,她就失望的說"這樣坐車時間短,我不能畫圖",先生只能陪著說歉意,不過,太太突然笑著説"跟藝術家在一起,不容易吧!"最後,他們再換車坐到終點,然後,再由終點坐上車返程,終於太太滿足的完成速寫作品。上述的故事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所以,家人關係是學習智慧愛心的主要處所。
在基督信仰中,基督耶穌最具智慧愛心,其能完全知道任何個人的特殊處境,並以非常高明和特別的方式來表達祂的愛,在聖經的記述,衪對貧窮丶卑微和低賤身份的人,給予無限的愛,祂也給惡吏丶罪犯丶背離上帝的人,有重生的愛。耶穌的愛,不會傷害人,只給溫暖和安慰。所以,所有的人都能安心接受耶穌的愛,不會有任何不愉快的遭遇。當基督徒要跟隨耶穌時,就要學習祂的智慧愛心,最主要的作為,是要能清楚認識對象的真實處境,而後再給予適當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