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單純的享有

                 單純的享有

個人的生活就是一連串的享有,是由個人主動去尋求和取得,因此,享有的呈現能顯示個人的生活風格和品味。在急忙的現代社會生活,許多享有可能只是擁有而沒有享受,此情形使現代人毎日皆在忙於算計有多少擁有,卻無暇得到悏意的享受。所以,單純化享有,使個人在追求中還有悠閒,在奮力中還有怡然自得,便成為現代生活的另類訴求,而樂活丶慢活和輕遊是近時流行的表現形式。不過,現實中,能深嚐慢活和輕遊仍是一種特別的機遇,不是隨時可得到的擁有,其條件包含生活環境丶設備和文化資產的倶備,個人的生活美學修養和寛鬆的自由時間安排。因此,單純的享有,是要先單純化個人的擁有界限,使追求擁有不再是無限制的擴張企圖,有合適的停閥點。而在某一轉折的決定中,個人可有充分時間來享受擁有,讓擁有成為美好的生活經歷。以旅遊而言,多數人常只呈現擁有的態度,到此一遊,照相為記,卻在那停留時間,無法感受和享受當地的文化品味或地域的生命故事。因此,那種旅遊只是在滿足個人需要擁有旅遊的事蹟,而不是在享受人生的美麗足跡,結果是,旅遊仍只是現代人的形式生活項目,而不是生活中持續回味的甜蜜歷程。所以,單純的享有是個人的福氣,它來自單純的心靈和敬虔的生命態度。
在基督信仰中,單純的享有是上帝所賜,上帝造人,就給予單純的靈性,所以,人類是可生活在無限供給的享有中。可是,人類背離上帝,在地上生活以後,就被自我擴張所催逼,生活便只有不停的追求擁有,使個人無法清心安神。而當個人的罪能因相信耶穌而洗清以後,眼睛就明亮識透美意,身心輕盈可感受溫情,個人的身心靈有更敏銳的觸動,知䁱萬事萬物的奧妙和豐足。因此,同樣是在旅遊,基督徒應更能看到異鄕他處的動人創造,更能感觸與上帝同在,感謝上帝所賜的美味飲食丶悅眼景色丶雋永風土人情和無法忘懷的藝術展現。而這樣的旅遊恩典,是因為個人有敬仰上帝的心,能內含著單純享有的思維,使人生經歷更多美好的生活。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不必後悔

                不必後悔

生活中常有後悔的時候,它在個人做決定以後,就可能產生,因為,任何決定皆面臨無法完全得到或掌握相關資訊的限制,其決定有誤差的風險。另一方面,個人有不同的偏好,而當決定並選擇自己喜愛的一類時,就需要放棄其他類,此情形也會使個人有所失落的感覺,若在後續的發展中,個人的決定無法得到預期成效時,就有最明顯的後悔反應。顯然的,依人類稟賦和學習現況而言,後悔是會繼續存在的人生苦惱,而個人能做的,便是減少後悔,其基本做法,就是完全接受決定後所發生的結果。不過,當個人有強烈的自我擁有或掌控慾望時,是很不容易接受失敗丶錯誤或損失,因此,無法釋懷錯誤的決定仍將煎熬一生。有些超經驗的說法,認為人生的各種決定皆是空虛的,所以,個人若能了悟此事,就可能放開心情,不受任何決定成果的影響,這樣也就無所謂後悔的存在。簡言之,當個人愈能看輕生活中的執著,就愈能不受任何決定的綑綁,而不會有任何後悔的意念。比較上,個人愈清楚自己的存在意義,就愈能接受任何決定以後的事實現象,也會珍惜或感恩決定後所發生的一切。
在基督信仰中,依上帝旨意所做的決定,是一項被祝福的事情,所以,沒有也不必有後悔,不論決定的結果是令人高興或是令人難過,個人皆知道上帝掌管一切,個人的決定只是順服而不是負擔。所以,夫婦或朋友之間,不論處在何種情境,其關係是長存,因為,他們是一直被上帝所眷顧。當個人更專注昤聽上帝的聲音,便更相信生活中的決定皆有上帝旨意,就不需掛念憂心任何決定的後續發展。而個人需要的是,更有信心和愛心去接受人生中的各種安排,並時時感恩生活所擁有的家庭丶朋友和萬事萬物,讓人生的決定一直有上帝的祝福。

2017年9月18日 星期一

欣賞感受的啓示

               欣賞感受的啓示

生活中有不同的學習機會,個人可以在正式安排的課程或訓練中學習,也可以透過體驗和欣賞感受來得到新認識。個人在前項的學習是較理性且有系統,相對的,後項的學習則有感性的悟解,是主動的心理迴響。而在旅行中,特別能有欣賞感受的學習機會和成果,因為,個人所看到的人事物及景觀現象,皆是全新的出現,沒有預期的編排順序,是不會重複出現前人所看到的景象。所以,過去的記錄影片或文字敍述,皆只是略作參考,個人親身的眼見和聽聞,應只發生在個人所處的時空當下,而在那片刻中的個人學習,是多元和變動,個人應只有欣賞和感受。這樣的欣賞和感受,對個人生活或人生的助益很大,甚至於超過正式學習所得的知識和成長,因為,這種學習是統合性,是能讓個人有頓悟機遇,讓舊有觀點可易以完全翻轉並產生智慧,這是系統性學習較不易出現的學習成果。因此,人生中多一點欣賞感受的機會,個人將能增長認識以外,更使人透測萬物存在的奧妙和人生義理,能深入了解自我的渺小,而有謙虛寛容和宏觀眼界。古話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重點應就是個人可以有豐富的欣賞感受,其學習是改變個人的珍貴經驗。
在基督信仰中,欣賞感受是來自於啓示,上帝將祂所創的律法和道放在萬事萬物中,所以,個人看到美麗的風景,就能從景物中受到啓示而產生欣賞感受。也因此,愈與上帝連結的個人,愈能透過感官去透視或知覺美的存在,悟解生活的智慧及人生的意義。在這樣的啓示恩典中,每一次的旅行,就有更深層的靈命培養,而不是只有"到此一遊"的空虛宣示。比較上,持續而系統的讀經,是可增長認識上帝話語的學習成果,但在旅行中得到聖靈的啓示,則更能直接與上帝同在,昤聽上帝的聲音,領受上帝的旨意,個人可有滿滿的祝福。而當人生就是旅行時,基督徒更應每日握住欣賞感受的恩典,使生命活出光彩,能榮耀上帝。




2017年9月13日 星期三

不一樣的感恩

                不一樣的感恩

臺灣社會中,感恩已逐漸成為普遍民眾的常用口語,它不只在表達個人接受他人協助的謝意,似乎也顯示個人具有信仰的涵養,懂得知恩回報。特別在個人遇到挫折丶病厄和苦難時,若他人的扶持丶開釋和指引能緩解個人問題,感恩就是必要的表達,其有深入的誠意,也常以各種禮儀和財物來表達個人的至深感激。而當所解決的問題,是超越個人經驗能力或生命極限時,那可用來表達感恩的作為,更是極盡所能,甚至於超出個人可負擔的範圍。不過,個人的感恩表達,是因個人先向他人有所求助,而在得到解決問題的果效後,才會產生的反應,所以,個人會很實際的調整自己的做法,當外來助力有變化時,感恩就不一定長期存在,隨時會消失。實際上,社會中的他人仍有自我發展的限制,其只能在短期且有限度的能力或資源條件上來協助他人,很難維持長期協助。另一方面,個人皆有自我利益的要求,是不易做到無條件提供協助的作為,而當協助者出現品格瑕疵丶言行不一丶巧言浮誇和造假虛偽的時候,感恩就成為愚妄的笑話,使個人受傷懊悔。特別是協助者以超經驗的說詞和途徑來提供助力時,個人可能產生未知的信服,但卻無法確知助力來源是虚妄還是實在,而當有一日,個人信服的助力失去可靠時,心理將受到重大傷害,影響未來生活。所以,人對人所產生的感恩是短暫而易變,沒有永恆感恩的境遇。
在基督信仰中,人與上帝之間存在著永恆的感恩。人有罪,受私慾作祟,常陷在憂心困苦的處境,但人常不知上帝有洗罪的救恩,日日徬徨不知所措。不過,上帝仍有愛心,讓耶穌降生在世上,成為人類的救主,因此,信耶穌,個人就成為新造的人,罪得洗清。比較上,個人的靈能得救,是勝於個人得到世上的一切,而個人是可為此得救,有永恆的感恩。此類的感恩會讓個人常有喜樂的生活,因為,信耶穌的人已成為上帝的子女,他日可返回天家,與上帝同在。而當個人信耶穌以後,凡事只求耶穌,不求他人,不論人生變化如何,個人皆能肯定有耶穌的帶領,事情將會過去,問題也會消失。對於任何人而言,能夠認識耶穌且感恩祂的救贖,是一件幸福的事,這樣的感恩是獨一無二,是不一樣的感恩。

2017年9月8日 星期五

無慮的旅程

                無慮的旅程

旅行是一般民眾期待的事情,在旅行中,個人可以暫時停下忙碌的工作和壓力,使自己重新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社會空間,好像有新的生活。所以,旅行應是無所牽掛的活動,不必受到過去時空遭遇的影響。不過,現代人的旅行,雖有日漸便利的交通和旅遊服務,但現代事務的壓迫和人心紛亂,使個人旅行仍就擕帶過去既有的思慮和雜事,結果是,個人雖在旅行中已轉換時空情境,可是心態上還是像沒在旅行一樣,反而倍增疲累,因此,有些人還認為旅行是一件辛苦而庸人自擾的事情。很明顯的,無慮的旅行是大家所想要,也有一些具體的做法,如較詳細的旅行規劃,旅遊景觀丶餐飲品味丶文化風情和休閒體驗的選擇等,皆可帶來不同的心情感受,使身心愉快。但更重要的是能將過去的負擔放下,有開放安定的新生活心態,這樣就能真正覺得是在喜樂的旅行過程。事實上,在現代生活,由於交通便利,工作中常在不同空間移動,所以,每日個人皆可能經歷變化的生活情境,好像一直在出外旅行一樣。但是,因為,個人無法在生活步調中放棄勞苦煩惱,終究還是無法體會生活就是旅行的意義,只有在文學敍述,才會有感嘆人生如寄旅,逝者如斯的無奈。無慮旅行是現代人的期待,但在雜亂的生活步調中,實際體驗無慮旅行似乎不易獲得。而若更多人只能用勞苦多日而得到的收入,去換得乃是心情沈重和煩急的旅行,那人生確實是勞碌窮忙的虛空日子,在人生的最後,總有迷茫失落的嘆息。
在基督信仰中,個人最終要回到上帝的天家,所以,人生就是寄旅,每日生活皆是活在不同的時空情境中。耶穌基督清洗人的罪以後,個人的生活應能全新打開雙眼,看到不一樣的人事物,重新詮釋個人的生活遭遇,更能看到上帝所創造的美。而由耶穌和聖靈的教導中,學習施放愛心,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就能互信和輕鬆對待,不會有躁煩怨氣的心情。這樣,不論是生活就是旅行或是特別安排到異國他鄉的旅行,皆能在柔軟的愛心中,欣賞丶認識丶感受和體驗他人他地的不一樣生命色彩,讓個人更能經驗上帝造人造物的偉大,也更能得到無慮的旅行恩典。不論是短暫特別的旅行或全程的人生之旅,有聖靈的陪伴,祂將賜下無慮的祝福。

2017年9月4日 星期一

推開負擔的圍籬

                推開負擔的圍籬

人類生活總有負擔,負擔是因為個人具有責任的認定而產生,所以,沒有責任意識的個人,就少有負擔的感受。一般而言,負擔會在心理上產生壓力,使個人勞苦憂煩,無法平安過日。對於多數的現代人而言,負擔來自更多元的生活面向,升學丶工作丶家庭及社會關係皆能引起負擔,當個人的追求或慾望愈多時,負擔就隨之加大,生活就愈緊張急迫。也因為負擔已成為現代人的苦難,卸下負擔就被期待,學習減免負擔也變成一項時髦活動。當負擔是由責任所引發時,責任就是負擔的自我圍籬,自我圍籬愈緊密,自己就要負擔更大的責任。因此,消除或打開責任的自我圍籬,就可減免負擔,消除責任就是完全去除責任,個人則要精簡生活的企圖慾望或複雜的社會關係。不過,個人仍很難去除一些由血緣丶道德或良心所引發的責任,其一生中,是不大可能完全沒有責任,也就是沒有圏住負擔的自我圍籬,如有結婚,就有夫妻責任,有家庭,就有父母及子女責任,有友情,就有道義責任,有工作,就有完成任務的責任,有災難,就有支援協助的責任。所以,在無法完全免除責任的情形下,另一種做法就是打開或擴大負擔的自我圍籬,使更多他者一起加入承擔責任,這樣負擔的自我圍籬就會轉變成負擔的群體或社會圍籬,個人就可減輕負擔,如照顧父母子女,能由家族或社會加入承擔責任,個人的負擔就可減輕。不過,重視個人主義的現代社會,講求個人自由決定,此情形內含著風險個人化的問題,也強調個人所做,個人承擔的自我責任。所以,想期待個人負擔能轉換成他人加入的共同負擔,是不大容易,這是現代人的綑綁,使個人常處於憂心困苦的處境。
在基督信仰中,個人的真實責任,是去除原罪的負擔,當個人相信耶穌的救贖,罪被清洗,人生應沒有負擔了,這是完全的去除。不過,個人在人生中,仍有上帝託付的工作,因此,個人仍有生活中所存在的負擔,但這些負擔應不是被圏在自我圍籬的責仼內,不是完全由自我負責的工作,而是更多人來參與承擔責任的託付任務。所以,不論是婚姻丶家庭丶工作和社會關係皆有上帝同在,也有上帝差派的天使或義人來共同承擔責任,個人需要的是,誠心禱告,祈求上帝給予智慧和力量來承擔責任,也感激更多天使來支持協助。打開生活負擔的自我圍籬,是基督徒應有的認識和作為,因為,他是執行上帝旨意的受託者,不是自我滿足的追求者。推開負擔的自我圍籬,加入上帝的大能境界,個人便能卸下重擔,有平和安息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