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0日 星期一

有限自信與無限信實

               有限自信與無限信實

個人與外界的互動中,信任是重要的行動前提,沒有信任就會停止兩者的互動關係,所以,如何建立與他人的互信就成為個人的生活課題。不過,千古以來,信任好像只成為道德敎育的必敎內容,但在現實社會人際關係中,信任一直是大家渴望但不易獲得的實踐品格,因此,信仼才會被認為"是在可能的風險損失中,個人對他人或事物的相信取向"。簡言之,現實的人生中,信任是在不安的心態中尋求可靠的回饋,是相當無奈的期待。就個人而言,信任不只是與外界互動的期待,對自己,個人每一時刻皆處在相不相信自己的困局。從語言意義取向的再現觀點,個人常從他人再現的"自己"來認識自我,並再與內在自我所認定的"自己"來加以對照,而產生自信。當兩者不一致時,個人會懷疑真實"自己"的存在,而失去自我的信任感。
為何個人對外界或自己不具信任感,根本的來源是人類有原罪,其衍生自我利益的擴張慾望,所以,個人皆預設沒有不求自我利益的自己和他人,犧牲都是虛偽的愚人道德行為。而當互動中,信任只出現於雙方已取得個別期待利益的特別處境,當處境改變,信任關係就消失。若個人有產生對他人的信任或是對自己的自信,皆是短暫的,是有限的,因此,沒有無限存在的信任。而在雙方的長期人際關係中,一旦發生了欺騙行為,這種過去所存在的短暫信任,會被解讀為虛偽不實在,雙方就再處於風險損失的預設裡。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互動關係就少有喜樂。
聖經記載著,個人與上帝之間存在著連結關係,當個人不相信有上帝存在時,也就不信任上帝對人類的救贖作為。事實上,這種不信任也存在於已受洗的基督徒,當基督徒面臨苦難臨身,在痛楚喪志時,會出現懷疑上帝是否存在的想法,讓自己不再依靠上帝。所以,不信任深藏在人類的原罪,當原罪沒有被完全洗清,個人就長存不信任他人的本性,讓生活無法平安喜樂。但是,令人感動的是,聖經也敍述,上帝對人類的關係是信實而永遠不變,即使人類不相信祂的存在或是離開祂,或是相信祂後又不再相信祂,上帝仍然因為愛人類而繼續差遣耶穌,道成肉身,在世間成贖罪祭,傳講得救福音。到現在,仍在世人身旁,等待世人信任祂並回轉天家之路。上帝對人類的信實是無限的,也只有全能的創造者沒有自我利益的糾纒。因此,基督徒愈能有耶穌的形象和作為,就愈能對他人有更長遠的信任感。即使在遇到他人所給予的損失中,仍然可學習耶穌的永恆愛心,來持續維持對他人的信任。而對上帝,則更要堅定信心,相信上帝是永遠的信實。因為,也只有在這樣的信念中,永生的盼望才是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