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預設與啓示

                預設與啓示

在科學(社會科學)研究中,要檢驗一項項假設時,常要預設是在某些條件下所進行的因果分析,所以,當假設被証明成立時,這樣的結論仍是受限於預設的立場,其概化是難以完整解釋。預設的條件常來自經驗性和非經驗性二類,前者是引自已存在的歷史經驗規則或已被証明存在的事件因果關係理論,這些預設條件説明人類對現況的解釋是限制在歷史經驗的認識,以及已發生過的行為,而當思考範圍超過已知或已做的經驗現象時,個人就無法認識現況或對現況進行分析解釋。而在非經驗性的預設條件上,則是引自口語傳說丶神話,先知的語録和記載及歷史人物的頓悟思維,因此,不論依據那一類的主觀論述,其後續的分析解釋則也是侷限於所選擇的特定設定範圍。比較上,社會現象的分析更廣大運用經驗性和非經驗性的預設條件,其研究成果則易於產生多元結論,終究還是研究者各説各話。當個人在生活上遇到問題時,他就可能有多種結論的解釋,相對的,也就產生多種問題的方法途徑,但在實際的執行上,個人只能選擇一種自已認為最能接受的一類,而這樣的選擇處境是個人人生一直在面對的。
個人要選擇一類較心宜的現象解釋和方法途徑,是需要參考任何解釋所內含的啓示,因為,啓示是預告未來可能的期待,它提供現象變動的終極意象。每一種論述皆有其獨自宣告的啓示,它告訴個人,當你這樣思考時,你會走到那裡,遇到那些停駐處境意象。從這樣的看法中,個人應該可以清楚比較不同啓示的差異,而有更具信心的認識來肯定自己的選擇。基督信仰認定上帝丶神子丶聖靈存在的事實,也接受人因離開上帝而有死亡,因此,人生的圓滿解釋是恢復與上帝的親密關係,而相信耶穌死而復活,則是達到恢復神人和好關係的唯一途徑。所以,人生的所有現象都是離開上帝後而出現存在的,這些現象中所出現的喜怒哀樂或生老病死,其作用不過是在不斷刺激人類,去認識耶穌,去相信聖經所記載的上帝創造和作為,以及終極的啓示。而這樣的預設和啓示不會因為神學家,宗教領袖或個人的主觀詮釋而改變,因為,它已是解釋人類存在現象的最基盤設定和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