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6日 星期一

農業鄕村的解放與重生

             農業鄕村的解放與重生
                 

壹丶導言

   農業是人類在土地上,使用勞力操作而獲取糧食的生產活動,而鄕村則是從事農業活動相關人類所聚居的生活空間,所以,農業與鄕村是同時並存的現象,農業鄕村的概念應可用來指涉此並存整合的敍述。但在過去農業鄕村的演變中,農業在科學技術發展的影響下,可能出現不使用土地和人類勞力的糧食生產活動。而就名詞釋意的解釋範圍上,這類可以座落在仼何空間而使用非人動力的糧食生產活動是否仍可被稱為農業,已有學術上的論辯。另一方面,當這類生產活動不一定需要土地或與特定土地不具有相連關係時,其所座落的空間是否仍被稱為鄉村,也曾被疑問討論。所以,農業鄕村的名詞應用,正處於多元爭議的狀況。本文的論述基調是以"人類在特定土地上,應用勞力生產糧食的耕作活動"來認定農業,而以"從事農業的人群聚居生活空間"稱為鄉村。延續此概念基礎,就可敍述農業鄕村是同時可看到農業和鄕村的整合現象。
    在人類歷史演變中,農業鄉村的現象也一直變化,它所內含的現象可看出農業鄕村的被改變,是源於人和萬物環境的生命作為。因此,農業鄉村也處於人類墮落和土地被咒詛後的救贖行程,農業鄕村如同宇宙其他萬物也正在尋求解放和重生的盼望。本文即試圖以歷史經驗來敍述農業鄕村的處境轉折,並描述上帝的律法和道帶領農業鄕村獲得重生的想像。臺灣農業鄉村發展經驗是主要的論述文本,但在不同的論述主題上,也參考其他地區較具一般性的經驗法則,以加重主題現象的啓示意義。聖經上所敍述的上帝啓示,則是説明農業鄕村從被造、墮落丶解放到重生的進程依據。

貮丶農業鄉村的被造
一丶上帝初創的農業
 1丶上帝所造是好的
 上帝創造天地以後,第三日就説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
 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神看著是好的(創世紀
 1:11)。所以,青草丶菜蔬和果樹皆是上帝創造,各有其獨特的品性,都由 土地長出,且在被造時已是完整,是好的。此敍述啓示農業的綠色資源是完美無缺,而農業是在完全的基礎上而存在,不需任何修正。所以,農業是個透明
 開放的存在,它依上帝的旨意,自然發展,與萬物互相效力。
2丶 依上帝旨意供給食物
上帝造男造女以後便説看哪,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子的菜蔬和一切樹上所結有核的果子,全賜給你們作食物。至於地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並各樣爬在地上有生命的物,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創世紀1:29)。所以,上帝以被造的農業來供應食物,使萬物得於永存永在。農業則依上帝創造的律法而生生不息,永續產出可食的菜蔬丶果實和青草。
3丶人類受託管理農業
上帝造人類以後,要他們治理土地,也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紀1:8)。所以,人類是被付託來看顧農業內的土地丶植物和動物。而人類可取用菜蔬和樹上的果子來做食物,與萬物共享農業。
二丶上帝初創的鄉村
1丶鄉村存在伊甸園內
上帝在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裏,使他修理看守。在園內有各樣的樹從地裏長出來,可以悦人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園中還有生命樹和分別善惡的樹及河流。伊甸園的農業是自生自長,自給自足,而人類與萬物是互助照顧,永存永在。
2丶創造有男女配偶的家庭
上帝造女人,成為男人的配偶,使他們不致孤獨。二人結為一體,共同生活。因此,伊甸園的鄉村有合一的家庭。

參丶農業鄉村的墮落
一丶墮落的農業
1丶人心有罪的農業
人類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以後,認識善也認識惡。另一方面,人在違背上帝旨意後,受罰而被逐出伊甸園。而在被咒詛的土地上,農業成為人類求生存和自我追求的利用資源。人類從受上帝所託看顧農業而轉變成為使用農業或甚至於壓榨農業。農業隨著人類知識和慾望的擴張而被扭曲改造,成為服侍人類的奴僕產業,不被尊重。此情況造成土地被破壞,綠色資源被移植或強迫改變自然本性,而上帝最初所造的美好律法也逐漸被基因科技所改變。因此,人類墮落後,農業和土地皆因人心有罪而受苦,在人類文明進化中,農業的處境是逐漸惡化。過去的歷史經驗顯示,農業的惡化是依著層層的壓迫而產生。首先的壓迫情況是農業耕作者極盡可能的開闢耕地,以獲得個人資産並控制土地和水源。而在開闢過程中,森林被去除,保護地消失,生物棲息地被破壞,長久累積的開發已開始影響地球生態健康。接續層次則是地主使用租借方式來搾取佃農的實際所得,或是以低薪雇用勞工而要求工作過量。而在人造農藥和肥料被大量使用以後,土地遭受侵蝕,品質劣化,綠色環境也被汚染濫用和破壞。
農産品被大量生產並銷售到外地巿場以後,市場經銷者成為另一層剝削生產者利益的壓迫團體,在追求經營利益最大化的私心作祟下,企業經營者缺乏利益均享的價值觀,因此,市場利益皆為商人所壟斷,農民僅得到糊口的收益。在資本主義擴張的全球經濟發展中,貧窮的農業國家更被迫成為服務富國豐盈生活的特用作物生產區域,而相對的,其國內糧食生產不足,民眾面臨飢餓和營養缺乏的生存困境。所以,在人心有罪的影響下,歷史經驗中的農業,雖是提供食物,使人類繼續存活的依靠,可是其內部結構卻是由層層的壓迫所組成。從人類對土地丶人對人的施壓關係看到人類惡念所產生的不公平爭競丶農業問題叢生及綠色環境破壞等社會困境。而隨著人類歷史的演變,千古以來,農業的苦難一直存在於未解放的地上世界。
2丶勞苦的農業
人類犯罪被逐後,除了土地受咒詛會長出荊棘和蒺藜以外,上帝也説人要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歸了土。所以,地上的農業是勞苦的,人類需要辛苦勞力耕作,才能獲得生活所需的食物。而農業的勞苦是起於人類要耕種自出之土,但土地已長出敗草雜物,要清除才能種植菜蔬,供給食用。另一方面,農業的勞苦是來自需要以四肢和身體直接接觸土地,並順服天候環境的律則而操作,無法投機取巧。農業要配合生物被造的稟賦和成長律法,辛勤而依序的照顧,才能獲得較好的生產成品。由於生物的成長是與外界生態環境相配合,所以,維護生物的有利生態條件,也成為農業操作的相關活動。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是更需要費心費力的照顧,而使用更多勞力就成為農業的必要條件。在長期農業歷史經驗,家庭勞力是主要的農業人力來源,家庭每一成員皆需要參與農事工作。所以,在農業活動中,家人是同甘共苦,同時體驗上帝所造的萬物運行律法,並學習順服自然的節奏及敬天惜物的意義。勞苦的農業讓農民能認識世上的生活,沒有不勞而獲,也能在勞苦中反省生命苦難的解放和改變盼望。
3丶風險的農業
人類墮落後,土地被咒詛,地上的環境也有異常的災難,所以,農業是處在環境變化的風險中,不只農民生命面臨威脅,農作物也易受損害。在人類繼續作惡的影響下,不只天候地質異常失調,動物昆蟲也成危害作物的來源。農民耕作是倍感辛苦和複雜,常有損害而減少收成,甚至於糧欠而危及人類的生存。
農業的風險是常超出農民所能控制,它使依靠土地的農業成為不穏定而易受環境影響的勞動工作。農業隨著農產品進入人類市場交易過程而衍生更多風險,
在商人利益獨占丶市場制度不公平丶交易價格不穏定及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農民從市場交易所能得到的報酬難以掌握,農業的市場風險也隨著人心的變惡而擴大,使農業的風險從生產面一直擴大到行銷和市場交易。

二丶墮落的鄉村
1丶封建束縛的鄉村
人類依農業而生活以後,農民及親族家人聚居的地方即形成農村,農村即依村民的生活圈而認定其範圍。在農業社會裡,受父權和差序格局的影響,逐漸形成君臣有別,長幼有序及各種階級的劃分。因此,在不同的社會類屬之間存在著命令丶管制丶規定丶約束及強權壓制等束縛。這些束縛維持著鄉村的保守穏定,但也因罪的影響而存在著上對下的榨取丶不公的處置丶無理的制度及缺乏個人的自由選擇機會。所以,封建的鄉村是封閉性的,由具有權威的統治者或管理領導者來制定規則,約束個人意志。整體鄉村的作為常在配合上層階級的需求,一般鄕民是僅求溫飽,宿命保守。而人與人之間是尊卑對待,唯命是從,矛盾和衝突常存於其間。
2丶貧乏窮困的鄉村
從人類發展歷史來看,鄉村一直是資源輸出的地方,除了提供糧食以外,也是榨取勞動人力的來源。過去的統治階層丶富商仕伸和有閒階級皆住在鄉村以外,其生活所需包括食物丶勞僕人力及各種服務,極大部份皆取自鄉村,這種情況仍沿續存在於各世代,在工商業和都市社會裡仍是一樣。由於環境的限制和壓迫階級的榨取,所以,鄉村常處在貧窮和匱乏的情形,鄉村民衆(農民為主)則是社會上地位較低的階層。鄕村是一直存在著農業收成不穩定,年輕人力流失,資源被奪取,不平等的經濟交易。對於多數鄉村民衆而言,是常處在劣勢的權力和利益分配關係中。因此,鄉村的貧乏窮困不是來自鄉村民衆的不勤勞,大部分是環境風險丶制度不公和階級的壓迫榨取等情況所促成。
3丶知能傳統的鄉村
鄉村民衆的知能,大多數來自歷代經驗傳承,其變異不大。過去,中上階層的子弟較有機會獲得新知和敎育,因此,農民和農家子弟僅具傳統知識和經驗。而在敎育普及和都市人口大幅增加以後,知識創新也常來自非鄉村地區,所以,鄉村民衆的知能偏向依靠非鄉村地區的供給,其造成鄉村民衆的知能一直是落後於都市民衆。都市文化為核心的現代社會,造成都市-鄉村之間的單向知識流動,鄉村民衆缺乏自我創新,是背動的知識接受者。此情形在年青人力不斷外移的影響下,鄉村民衆老化,更呈現知能傳統的現象。知能傳統的鄉村常被認為是落後地區,較不受注意和關心。
4丶衰弱退化的鄉村
在人類歷史經驗中,鄉村所具有的完整禀賦是逐漸在減弱,隨著人類的開發,山林改變為果園菜蔬,平地田園多重使用,更加上人造農藥和肥料的濫用,造成生態破壞,土地劣化流失。除了鄉村土地的退化以外,鄉村民衆的健康狀況,雖在衛生條件上有改善而減低死亡率,但有毒環境的存在,人造食品的普遍使用,健康知能不足及醫療資源偏低等狀況的存在,仍造成鄕村民衆的身心衰弱。而在過度依賴醫療系統的診治心態中,鄕村降低自我健康管理的能力。也因為不正確健康資訊的泛濫,增加維持身心健康的風險。所以,從土地和鄕村民衆的健康情況,是仍呈現衰弱鄕村的現象。
5丶關係淡化的鄉村
過去鄉村的發展大都是親族聚居,以農為生,因此,鄉村內具有緊密的血緣或初級關係。此類關係能維持鄉村社會的穩定性,它有社會照顧丶救助丶合作丶互相支持及促進公共服務的功能。但在都市文化和資本主義的影響下,鄕村民衆逐漸依據交易契約關係來互動,在自我利益考量中,鄉村的初級親蜜關係薄弱。此情形造成鄉村內部社會支持網絡的失能,鄉村民衆需要依靠外部社會資源的協助或補助,使鄉村社會呈現不安定,鄉民失去生活安全感的威脅困境。

肆丶農業鄉村的解放
在農業鄉村的發展經驗中,因人的和土地被咒詛,農業鄉村一直呈現土地環境劣化丶人心貪欲丶勞苦丶風險丶封建束縳丶貧乏窮困丶知能傳統和關係淡化等退化問題。在現代都市和科技的浸蝕下,農業鄉村的退化更面臨質變和消失的危機。農業鄉村的消失將直接影響生態環境的惡化和瓦解,也説明人類正走向全面滅亡的跡象。依聖經的啓示, 神在歷代皆選派先知來告誡世人不要作惡,要悔改而順服上帝的律法,同時,先知也預言人類獲得罪的釋放和萬物重生的盼望。在農業鄉村發展經驗中,也有先知和教師的出現,告知世人,上帝創造農業鄉村的美好本質,提出農業鄉村的解放途徑。在人類原罪仍泛濫存在的歷史經驗中,這些農業鄉村先知和教師的言論作為,雖仍是微小光茫,但也顯示上帝愛人也愛萬物和土地。由於人類是受上帝所託來照顧管理萬物和土地,因此,農業鄉村也需要人類的重生才能得到普遍的解放。不過,過去的發展經驗中,已有一些先知的敍述和引導,說明農業鄉村已有解放的啓始現象。
一丶解放的農業
1丶友善環境的農業
友善環境的農業是重新改變農業作為,不破壞環境土地的生態丶健康和維持生物多樣發展的被造和諧美好。在這樣的解放過程中,農業不再受人造物的汚染和綑綁,僅依上帝所造的萬物運行律法來耕作。因此,農業要依不同地理環境和季節來適地適種合宜的作物,利用在地各類資源資材,依生態農業方法操作。所以,友善環境的農業是在環境倫理的啓示下,人類開始友善面對環境土地和各類萬物,將它們視為共存共榮的生命伙伴,有相同的未來盼望。友善環境的農業是農業解放的啓始,它讓農業開始回歸上帝所創的美好,是人類反省自我罪惡,走向重生的正向途徑。永續農業的開展可呈現此現象。
2丶互助合作的農業
互助合作的農業是重新建立農業的良好社會支持關係,可由家庭農場丶合作農場或社區支持型農業來呈現。在生產過程中,家人互助是最被注重,在家庭農場中,家人不僅可提供有效的勞力,減低工工資高漲的勞動成本。而在農場工作中,家人團聚相處,使家人維持密切互動關係。另外,在鄉村中,透過各類互助合作組織,使生產者相聚形成支持關係,而有資源共用丶互相學習丶產品整合丶風險分擔和急難救助的作用。這樣的合作關係可延伸在任何農業產銷過程,使鄉村民衆能自由選擇而參與互相支持的團體活動,使農業呈現分享利益及互相尊重的產業。一般農業消費者亦能參與農業活動,成為農業的支持者,
他與生產者是發展美好農業的合作伙伴,以合宜的金額來協助維持小農或家庭農場的經營。
3丶公平交易的農業
公平交易的農業是建立所有農業參與者的利益公平分配,沒有偏頗的剝削行為。在互相尊重和誠實的交易或互動中,農業是利益共享。此類農業強調各類資訊的透明,在合理且準確的參與評估中,進行各類友善的農業產銷行為。照顧小農丶弱勢族群或地區的農業生產也是此類農業的顯著訴求,因此,公平交易的農業亦同時關照農村的不平等發展和待遇,協助農村獲得應有的生活福祉和生命尊嚴。公平交易貿易的實施已在呈現此現象。
4丶清新休閒的農業
清新休閒的農業是重新認定農業的美好,除了生產糧食以外,農業所內含的綠色資源,具有清新亮麗且悦人耳目的色彩,是人類休閒的合適場所。清新休閒的農業是自然呈現其原始被造禀賦,不需人造裝飾,其對人類心靈的解放和轉化具有影響作用。所以,常面臨壓力的現代社會民眾,在清新休閒的農業中,可獲得單純的自然放鬆,而創新的休閒農業也成為農業的新形態,使人類能重新體驗上帝創造自然的美好本質。
5丶循環有序的農業
循環有序的農業是建立在自然運行律法和萬物互相效力的農業操作,因此,其生產過程是有序而不違反各類生物的被造法則,在萬物皆能互助的美好情況下,農業生產所得到的成果即是最配適的組合產出。循環有序的農業是融合於上帝初始所造的宇宙萬物世界,不妄為破壞。人類在此農業內,除了依上帝的應許,取得可供食物的菜蔬以外,便是要關顧農業內的各種被造物,使它們得到愛心,並有回復完全本質的盼望。目前被操作的生態農業或循環農業皆有顯現此現象。
6丶和諧分享的農業
和諧分享的農業是在建立所有農業的利益關係人皆能和諧的參與丶了解丶互相尊重和分享上帝所應許的農業産出,而有不貪求丶不奢侈丶不浪費丶各取所需丶分擔責任丶合適付出丶互相了解和尊重的特點。在和諧分享的農業內,不再強調投資效益最大化,社會企業經營是主要表現方式,所有農業利益關係人皆出資支持農業的社會企業,參與社會企業的運作,使農業真實成為永續社會的支持產業,以照顧社會民眾的生活福祉和促成萬物的解放和重生盼望。
二丶解放的鄉村
1丶溫暖關顧的鄉村
溫暖關顧的鄉村是呈現老人能在地安身立命,青少年能適身成長的鄉村。因此,鄉村在地人力丶綠色資源和奉獻服務體系能完全被應用,來支持老人和青少年的生活需要和生命品質的發展。目前在鄉村中進行的老人服務支持系統和幼兒照顧工作是呈現溫暖關顧鄕村的具體現象。解放後的農業能影響更多非鄕村民衆來關懷支持鄉村的溫暖照顧需要,而鄉村的綠色資源則重新被建造來施放療癒和安寧的氛圍,讓鄉村内部再衍生關愛的社會環境。
2丶溫柔寛容的鄉村
溫柔寛容的鄉村是鄉村民衆之間具有平順包容的心丶友善的對待關係和樸實的生活態度。認同解放農業的鄉村新住民(含移入者)將是建立溫柔寛容鄉村的主要促進者,他們將愛心重新注入鄕村,使鄉村逐漸從桎梏中被解放,而溫柔寛容則是被建構的新關係。在此關係中,沒有壓迫和刻薄,僅有誠懇真摯及憐恤體貼。不論對人或對物,鄉村是容納各種差異但和諧相處的永續生活空間。
3丶創新開放的鄉村
創新開放的鄉村是呈現資訊透明流動丶創意激勵和平等對話的空間,因此,不論仼何年齢丶職業及性別等皆在鄉村能自我導向學習,知識流動是自由而充足,而反省討論是創新開放的先決條件。所以,鄉村民衆需具有自我評估和認識環境變化的能力,並在有效的諮詢協助下而了解個人丶家庭和農場的真實需要,學習新知能而解決問題。從認識上帝的律法中去了解農業的完全,而由耶穌的道中學習愛心,如此,鄉村民衆能逐漸改變被罪束縛的生活行為,從新呈現鄉村生活的美好。因此,當基督福音能深入鄉村人心,鄉村是能被釋放而成為創新開放的地區。
4丶永續自然的鄉村
永續自然的鄉村是呈現自給自足丶循環使用丶在地資源流通丶自然經驗學習和活力生活的現象。在有效草根知識網絡的支持下,鄉村生活能自我啓動和發展,不直接受到都市生活文化的侵襲。因此,鄉村是在自然環境中,依被造物的美好本質而逐漸改造,而依不同地區的被造差異,形成不同生活形式和品味。此鄉村的獨特性是真實的本質表現,能促動鄉村歸回永續的完全美好。
伍丶農業鄉村的重生
農業鄉村的重生是仍未到的期待景像,當農業鄉村的解放開始進行,鄉村民衆將有反省的心,了解人類的私利作祟,影響農業鄉村的困苦失落。而在人類了解並接受上帝的律法和耶穌的道以後,農業鄉村才能重生於新天新地。所以,上帝的律法和道是農業鄉村存在的唯一源頭,而在歷代中,上帝也召喚先知來啓示農業鄉村的律法與道。在終極的時候,重生的農業鄉村是在新天新地內,有生命水之河流著,河邊有生命樹,每月皆結果子,樹上的葉子仍為醫治萬民(啓示錄:22-1,2)。豺狼必與羊羔同食,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以賽亞書:65-25)。
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丶哭號丶疼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